強秦

第二百九十三章 左車獻計(1/3)

    正月末的河西。

    天寒地凍,茫茫的大草原上,四野裏除了風吹荒草之外,就連惡狼野狗的吠叫也聽不到,這樣的天氣,對於習慣了嚴冬的動物來說,也希望能夠躲進鋪著厚厚幹草的窩裏,閉著眼睛美美的睡上一覺。

    穀水河穀。

    淺淺的結冰的河麵,已經被一隊又一隊的馬蹄印、車轍印給撕開,一塊塊不規則的冰棱突起著,劃過戰馬的馬掌,如果不是釘了厚厚的鐵蹄,這些戰馬僅這一次的出戰之後,基本上也就報廢了。

    戰馬與挽馬、驂馬之間,最明顯的差距,就在於是否具備長距離奔跑的腳力和耐力。

    李原中軍淌過穀水,行不及遠,即與駱甲的前部騎軍相會合,在穀水和烏鞘嶺的西首,即是河西大城蓋藏城。

    當然,這個大城的形容詞隻能和漠北等地相比,如果與關中相比的話,蓋藏城就如同一個小小的集市,不要說青石城牆了,就是夯土牆也隻是低矮的隻及一人高,力氣大點的士卒稍一用力,就可以翻入城中。

    城牆的防禦功能,對於象匈奴、月氏這樣的遊牧民族來說,基本廢棄無用,草原民族的血液裏麵,浸透的除了進攻還是進攻,要不就是撒開韁繩逃跑得無影無蹤。

    秦、匈兩軍對峙於烏鞘嶺一線。

    駱甲的秦騎先鋒部隊四千騎在二曰前,與增援而來的匈奴騎兵一萬人迎頭碰撞,秦騎毫無懼色的迎了上去。

    這一場大撕殺從正午一直殺到晚上,雙方折損將卒無數,秦軍一方由於裝備了精良的鐵馬掌、馬鞍,再加上統一更換了製式的長矛,在戰鬥力方麵已經和擅長馬上作戰的匈奴輕騎不相上下。

    甚至於在紀律姓方麵,秦騎要比匈奴部落士兵更加的嚴格,越發激烈的戰事讓駱甲作為騎軍主將也親自加入戰團,最後,匈奴人在冷血嗜殺的秦騎麵前,終於心理先行崩潰,失去鬥誌的部落漢子開始時是一、二個,然後是一隊又一隊的撤離戰場。

    等到清掃戰場之時,殺得渾身是血的駱甲才發現左脅中了敵方一箭,幸好兵造打製的鱗甲遮住了要害部位,使得匈奴人的箭矢隻劃開了表麵的皮膚。

    秦軍是役,戰死四百餘人,傷七百餘人,斬殺匈奴騎兵三千餘眾,在兵力少於對方的情況下,有如此的戰果,實在不易。

    一場試探之後。

    匈奴人吸取了教訓,天時、地利、人和三樣都在他們這一邊,右賢王最後決定不再狂妄的尋求與秦軍的野外決戰,他們開始圍繞著蓋藏城和烏鞘嶺紮下營帳,布置防線,以期依靠山勢和地形擋住秦軍的進攻。

    匈奴人身後,大片的牧場就是他們天然的補給地,而秦軍遠道而來,除了騎軍方麵戰馬可以就地食草外,將卒對於河西一帶的氣候一時也適應不了。

    至於當地牧民的支持方麵,原先生活在河西東部的小月氏人、羌人早已經被匈奴人不是驅逐就是同化掉了,在這裏,秦軍不可能得到什麽援助和支持,所以,秦軍的補給將完全要依靠從隴西的大後方長遠運輸而來,這條補給線是否安全,將對這次西征起到關健作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