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二百八十七章 斷敵右臂(1/3)

    河西之戰迫在眉睫。

    不管是從商路通暢的角度,還是從軍事戰略方麵,秦國都要奮起一搏。

    李原主意已定。

    當然,出兵的最後決定還需要通過正式的朝議,在這次的朝議上,秦國內部第一次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壤外必先安內。

    這是來自保守派為代表的章邯、辛勝等老派軍人的意見,他們認為在關東尚有西楚這般強敵的情況下,去出兵河西走廊,與草原上來去無蹤跡的匈奴人交鋒,這萬一要是大軍被敵圍殲,則大秦的根本就會動搖。

    章邯等人的這一觀點,也同時得到了李斯、王離等人的讚同,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反對出兵河西的勢力。

    與保守勢力相對應的,是那些年輕的官員將校,白廣季、李仲翔在西域孤軍奮戰,麵對著百倍甚至於千倍於自己的敵人,這樣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兄弟被敵人包圍然後力戰而竭,象駱甲、曹信、馮宣這些年輕將校早已按奈不住。

    李原目光清澈。

    初為人父之後,他的視野仿佛一下子開闊了許多,許多曆史的不解謎團也在各方情報的匯總中,得到答案。

    白、李二人的這一封羊皮卷書,傳回了一個重要的信號,那就是在未來的某一天,等到冒頓徹底的平定了西域的反抗力量後,他的兵鋒就會立即南下,到時候,李原麵臨的,就將是和白登之戰時劉邦同樣的選擇。

    若是選擇戰,秦軍在麵對不熟悉的匈奴人時,還能不能取得如內戰時一樣的戰果,這是一個未知數。

    若是選擇避戰,那麽秦國就隻能和曆史上的西漢一樣,向匈奴低頭認錯,並選派公主往匈奴和親,送去匈奴人急需的酒、棉絮、絲綢、糧秣等等慰問品。

    這樣的一個結果,絕不是李原想要的。

    大秦的錚錚鐵骨不允許他這麽做,來自穿越者的靈魂也不充許他在擁有強大兵力的時候,還去向另一個蠻夷的王者臣服,那樣的話,就算最後贏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也終將在史書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筆。

    最後,在李原的一力堅持下,秦國發布了出征河西的動員令,新一輪的戰事即將打響。

    同時,由於匈奴人的強盛,在九原一帶的王離軍團不得不留守在北境按兵不動,在關東一帶,秦軍還要麵臨楚軍越來越大的壓迫,在趙地的韓信軍、在三川郡的蔣渝軍俱不能動,而在南郡一帶的馮宣部也要擔負守衛漢中門戶的責任,同樣不可輕動。

    在秦國東部邊境局勢不穩的情況下,這數支軍隊都無法調動到西線,李原最後決定,任命韓信為東路軍將軍,蔣渝為副將,統一指揮東線的秦軍,任命王離為北路軍將軍,蘇角為副將,指揮九原、雲中郡一帶的秦騎軍,任命王尚為南路軍將軍,馮宣為副將,指揮南郡、南陽郡、巴、蜀各處的秦軍。

    在不動用這些慣戰主力的情況下,秦軍西征部隊共有六萬將士組成,主要由駱甲的三萬騎軍、曹信的五千月氏步兵、二萬由老將章邯、辛勝統禦的新募輜重兵組成,另外,再加上甘勇率領的本部中軍五千步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