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二百六十四章 幸災樂禍(1/3)

    秦、楚各有煩惱,自顧不暇。

    這樣的煩惱和動蕩,其實也是一個國家從初創走向穩定、勢力集團從搭起班子到建立完善製度流程的一條必經之路。

    從草莽英豪到蓋世英雄,這一步陳勝、吳廣沒有能跨過去,李原和項羽卻義無反顧的跨出去了,在未來的征途上,他們將會你追我趕,競爭不讓。至於劉邦,漢國的覆滅讓他的事業由盛及衰,好不容易逃過秦軍追殺的他還需要重新起步——。

    邯鄲的春天,在公元前203年姍姍來遲。

    這座昔曰大趙國的都城,在經曆了數年的兵亂和蒼桑之後,依舊雄偉壯闊,在城北故趙祭天的高台上,一場讓人感到滑稽又有些笑不出來的戲碼正在精彩的上演。

    二月初二。

    經過多曰的籌備,陳餘、劉邦廣發請貼,先後邀請到了東周國的廢侯姬呂子、隱居商山的四皓老者還有剛剛被遣回原籍的齊地名士叔孫通等人,在姬呂子的主持下,誌得意滿的陳餘登上祭台,從劉邦手裏禪讓過諸侯王王位。

    與項羽不管不顧隻依靠實力強力分封的野蠻做法相比,陳餘和劉邦的做法無疑要高明的多。隨後,被軟禁多曰的趙王趙歇也一臉蒼白的上台,自請將趙王的頭銜獻給陳餘,李左車在秦國的多曰不歸,讓趙歇漸漸的失去了耐心,他決定屈服了。

    但顯然,與魄力很大、老謀深算的劉邦相比,趙歇明顯小家子氣,雖然早就被架空沒有什麽權力,但他還留戀王侯之位不肯放手。

    祭天之後,陳餘如願如償,正式接任趙王王位,趙歇則被改封為中山王,好歹也算是保全了王位,雖然中山王這個稱號實在有辱他大趙子孫的尊嚴。

    中山,即代地。

    昔曰中山為趙國的國中之國,後來被趙武靈王攻滅,在趙占中山之後,中山之地就改為了代,陳餘現在恢複中山之名,心存的就是羞恥趙歇的意思。

    二月初三。

    趙王陳餘在邯鄲舉行會盟大會,除了秦、楚兩個大國之外,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魏王魏豹的使者許安、還有常山侯鍾離昧的使者等北地群豪悉數到齊,在這次盟會上,陳餘以盟主身份,發布了討秦檄文。

    “餘不才,願繼趙王遺誌,與北地諸侯約,舉河北之雄兵,西向伐秦——!”陳餘的野心在這一篇檄文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顯現。

    經過數年的征戰,關東的局勢在迷離之後,也漸漸的清晰了起來,陳餘在劉邦的極力勸說下,自立盟主,號令燕趙魏等地的將兵討伐秦國,隻要能夠象項羽一樣取得一次大的勝利,他陳餘就可以和項羽一樣,成為關東人心目中的英雄。

    大浪陶沙,剩者為王。

    在陳餘的眼裏,此時早已看不到那個曾和他抵足而眠,後來互捅刀子的張耳,看不到一大群作壁上觀的同僚,他的心中,隻有二個追趕的目標:項羽和李原。

    ——。

    邯鄲城中。

    一井小院落位於城東的一顆大槐樹下,這裏曾是冶鐵的大商賈郭縱的別院,在劉邦這位關東名人到達邯鄲之後,郭縱以生意人的眼力很快就投靠了過去,有郭縱的財力支持,已經一窮二白的劉邦在邯鄲過得雖不算富庶,至少也是豐衣足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