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二百五十三章 困守一隅(1/3)

    名與利。

    到底要哪一個?

    在朝會的一番爭執之後,項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

    采納蒯徹的意見,就意味著完全否定過去所做的一切,當初起兵反秦,分封諸侯,就是為了在天下群豪麵前贏得聲望,就是為了讓項氏成為輔佐楚國的重要支柱。在過去的三年裏,雖然諸侯之間的爭伐讓項羽屢屢感到煩悶,但同時,他也很享受被追捧的滋味,如果楚與秦和談,可以想象,項羽會被一連串的痛罵聲淹沒。

    可是,不納蒯徹的意見,就等於是放棄迅速壯大楚國的機會,聯合那些不靠譜的私心極重的諸侯與秦國對抗,項羽心中又不無擔心。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這一句後世的名言,項羽不知道,但其中的意思卻是一樣的。

    項羽猶豫不決。

    對於政事和權謀,這位在戰場上殺戮果斷的霸王並不擅長,他的姓格中英雄成份過多了點,同時,又有幾分的婦人之仁。

    幾天之後,朝會上本來應該嚴格保密的內容在暗底裏流傳了出去,至於具體是誰,已經無從查證。

    來自各地的諸侯使節在多方打探了朝會的內容之後,一麵大驚失色的向自己的主子報告,一麵抓緊聯絡保守勢力,以圖盡快的否定掉蒯徹的意見。

    在多方勢力角逐下,楚國朝會上的爭執整整持續了一個月,新勢力一方與保守勢力一方勢均力敵,一時間誰也分不出勝負。

    十天之後,這一情況被潛入彭城的秦國間作探知,剛剛接手對外情報工作不久的閻樂喜形於色,立即以緊急軍奏的形式飛馬向李原報告。

    在取得對漢戰爭的決定姓勝利後,南郡一帶的駐防任務由年輕的馮宣擔當了起來,之所以任命馮宣而不是其他人,李原也是綜合考慮了南郡一帶的周邊環境。

    遠離關中,直接麵對長江之南的長沙王吳芮、山越番侯梅涓、九江郡江盜英布等反秦力量,秦軍可以依靠的就是北部的南陽郡駐防部隊,還有來自西部大山的巴人勢力。

    相比南陽郡為數不多的駐兵,巴人就生活在江楚平原的西邊,重新修葺棧道之後,巴人可以從陸路和水路對南郡一帶進行增援,從戰略上來說,秦國將南郡與巴郡連接成一個整體來考量也是必然的舉措。

    六萬漢軍俘卒,開始被分批押送到關中一帶服勞役,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會在沉重的勞役麵前失去姓命,還有一部分人會成為秦國的人質,要想獲釋,他的家人必須為秦國的複興大業做出不一樣的功績。

    出征的近七萬秦國大軍,除留守馮宣一部之外,還有甘勇領著一部步卒協同守衛,兩軍人數約在七千人左右,這樣的規模對於目前的秦國來說,駐防兵力已經算是超額了。

    其餘各部,則各自回歸自己的防區,曹信帶領著月氏人已經先一步的從漢中郡回轉隴西了,蘇角和蒙虎的兩支邊騎也相繼出發,南方潮濕的氣候讓高大的河套馬很不適應,這也間接的限製了騎兵在南方的發展。

    七月十一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