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二百二十四章 邊軍之魂(1/4)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十二月的北方,既有讓人生畏的凜冽北風,也有冰雪之下讓人讚歎不已的美景。

    人總是渴望看到美好事物的,這種的季節轉換,讓李原見識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流淌不歇的大河轉眼就變成通途、曾經綠綠蔥蔥的草原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間或,能夠看到一、二頭饑餓中出來覓食的野狼。

    在巡視了河東郡之後,李原的車駕從南麵的汾河入河口一路向北,過長翟、曲沃、晉陽,然後繼續向北,到達人煙稀少的雲中郡。

    這次北上,大兵造司馬印沒有再跟著,河東的司馬家族內部還不平靜,司馬卯把持族中事務五年,在一些重要的位置上,安排的都是他的親信,司馬印要想完全掌握家族,還需要對族中子弟進行仔細的挑選和培養。

    同時,司馬印留在河東,還有更重要的任務,煤炭的開采和運輸、籌建一座冶鐵工坊的計劃,這些都必須在新的一年裏得到實現,感受到來自邯鄲、西平的對手壓迫著的司馬印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一行有一行的規矩。

    在兵造領域,邯鄲有大匠師郭縱坐鎮,西平有名聞吳越、打造出著名的魚腸劍的名師徐夫人的後人支持著。

    相比較而言,司馬印的手底下,雖然也有莫石這樣技術精湛的大師級匠師,但就冶鐵一行來說,晚一步天差地別。

    鐵石礦。

    煤石礦。

    原材料和燃料,這兩個提升冶鐵技術最為關健的因素終於得到解決,大兵造司馬印興奮不已,沉浸在追趕冶煉領域對手喜悅中的他,已經沒有心思再跟著李原北上“遊山玩水”了。

    晉陽。

    位於晉中盤地中央,汾河在此處穿行而過,周圍是新發現的一處上好的露天采煤斷裂帶,這裏又是昔曰晉國的國都所在。司馬印在初步的勘察地形地貌、交通等條件後,決定在這裏修造秦國兵造第三分部。

    與漢中西部交通不便、人跡罕至的鐵石礦區不同,晉陽的自然、人文條件得天獨厚,這裏的沃野千裏,養活上千人的糧秣不用從關中轉運,唯一需要克服的難點,就是如何快捷的將沮水上遊開采的鐵石運送到晉陽。

    這一段路途,難點不在有渭水、汾水兩條水路大動脈的關中、河東兩郡,而在於陳倉道的拓寬工程能否如期完工。

    早在沮水發現鐵礦之後,秦國負責鐵、鹽事務的鐵官長關躍就擬定了修建第二條翻越秦嶺的高速“馳道”的龐大工程。

    四個月來,將近六千戰場俘卒曰以繼夜,在秦嶺的群山之中奮力開鑿,在火藥沒有發明的時代,他們以薪火將一塊塊巨石燒的發燙,然後又以冰冷的雪水一次次讓石塊冷卻下來,這是采用了原始的熱脹冷縮原理,讓巨石逐漸的分離和瓦解。

    經過多時不間歇開通,目前,陳倉道從北向南到沮水一段,道路狀況已經有了很大好轉,馬車在一段路段雖然尚無法通行,但在大部分的山道上,蓄力已經能夠替代人力,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

    司馬印有信心,在秦國強大的中央機器運轉下,陳倉道的交通問題不會是瓶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