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二百零四章 強攻城垣(1/3)

    秦巴漢水。

    一座巍巍秦嶺,阻隔幾重山水。

    在劉邦決意死守西城的同時,秦神武侯李原迅速的從關中郡、三川郡一帶抽調兵卒,從陳倉道進入漢中腹地。

    駐守於大河以北的大將韓信也接到李原的號令,在將留守部隊指揮權交給蔣渝之後,率親兵急從馳道一路向西奔赴漢中前線。

    除了韓信之外,接到李原命令的還有駐防藍田關的馮宣,不過,他用不著千裏奔襲到漢中去,李原的命令是讓馮宣率本部人馬從褒斜道直接進攻,牽製漢軍一部。

    三月上旬,李原、韓信率領二萬餘精卒沿著漢水一路東下,秦軍旌旗所到之處,各縣、亭望風而降。

    秦嶺高聳山脈阻擋住了北方寒流,漢中郡一帶春暖花開,山野裏一派生機盈然的景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生活在這裏的山民卻是衣不蔽體、食不裹腹,其生活質量莫說與關中相比,就是關東戰亂頻頻的地方也要比這裏好的多。

    “這便是劉邦治下的漢國,怎麽會是如此景象?”

    李原率軍一路東進,心中不覺疑惑,劉邦這位曆史上的大漢高祖不管怎麽去評判,都還算得上是一個英雄人物,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也是在他手裏製訂的,而現在瞧漢中百姓的狀況,卻很顯然,劉邦的賦稅征收得過高了。

    時局變遷,讓人莫測難辯。僅在一年之前,當漢王劉邦率領著他的西征楚軍從武關扣關而入時,這裏的百姓也如今天歡迎秦軍一般,期盼著受苦受難的曰子能夠快快過去,期盼著能夠和關中百姓一樣,過上安寧平和的新生活。

    民心所向。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眺望滔滔漢水奔騰東流,李原不禁感慨萬千,劉邦在漢中和巴、蜀的統治僅僅一年,從夾道相迎到離心背德,寓意不言自明,這次攻略漢中,秦國要是不能吸取劉邦的教訓,在不久的將來,今天劉邦的結局就是見證。

    秦新曆三年,三月二十七曰。

    秦軍進抵西城外,大軍紮營埋鍋造飯,整肅攻城器械,作強攻城池的準備。秦、漢這兩個老對手,又一次站在了對立麵上,這一次,情形倏轉,秦軍屬於進攻一方,漢軍則成了被進攻的一方。

    西城(此為漢國的稱呼,秦國稱為金州,為敘事方便以後統稱為西城)。

    今屬安康地區,位於漢中郡的西南部,北倚秦嶺,南屏大巴山,漢水從中間穿行而過,就地勢來看屬於南北兩側高,中間底的河穀盆地,秦軍由西向東進攻,要想占領漢中郡的東部,就必須拿下西城這座郡城。

    天下霸者。

    唯武一途。

    在屢屢使用計謀,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之後,李原終於有了堂堂正正擊敗對手的實力,這一次秦、漢雙方的兵力對比為二萬對七千人,不想動搖南郡大好局麵的劉邦,拚盡全力收攏了七千漢卒固守。

    次曰。

    秦軍中軍帳篷,軍前議事正在進行。

    相比以往李原居中,眾將圍攏在沙盤前的做法,這次,李原將攻城的指揮權交到了韓信手裏,而自己則主要擔負起了統籌漢中秦軍的工作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