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一百八十五章 獨立的誘惑(1/3)

    未雨綢繆。

    李原在占領雒陽、打敗了楚軍之後,即開始向注意力轉移到相隔一條大河(黃河)的趙國故地。

    占領三川郡的西部地區,擁有雒陽周圍的平原,可以讓秦軍在關東有一塊用於喘息和休整的緩衝地。這第一步的謀略已經基本獲得了成功。

    秦軍入趙。

    這是李原設想的將觸角深入到關東腹地的第二步。

    關東六國,真正在兵員素質、戰術素養上能和秦軍相抗衡的,除了趙國,沒有其它第二個選擇。

    現在楚軍的強大,更多的是建立在項羽、劉邦、陳勝等幾個著名的曆史人物基礎上,一旦沒有了這些有名望的人物支撐,楚軍的真實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這一點從漢朝初立後,劉邦在白登之圍中的表現就可以得知。

    樊噲、曹參、灌夫等將領號稱有萬人敵之勇,在內戰中所向無敵的大漢軍隊,在麵對匈奴騎兵時,竟然被打得連戰連敗,最後不得不逃到山上苦求援兵,這實在丟盡了堂堂中原男兒的麵子。

    將秦國現有的版圖,從大河的西麵向東麵拓展,占領曾經是同一祖先的趙國故土,沿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做法,讓秦軍擁有比曆史上更為強大的作戰能力和機動能力,從而在不久將來與冒頓的大決戰中取得先機,這才是李原真正的目的。

    中牟。

    位於大河與漳水之間的三水相連地帶,地方不大,但卻位置重要,處於關東的核心地帶,一旦占據了這裏,也就扼住了諸國的咽喉。

    從戰國後期七雄占領的時間來分,應當屬於趙國的南部故土,不過,這塊地方處於魏、趙、韓三國交界地帶,一直以來歸屬都是沒有一個定數,誰強由誰占領,在韓、魏相繼衰落之後,趙國作為抵禦強秦的中流柢柱,中牟也就自然而然的歸屬於趙國名下。

    在亂象之中。

    李原勢力隨著韓信的北伐進入趙地,韓信軍從蒲阪渡北上之後,一路上經平陽等地,最後在中牟與楚軍對峙。

    八月下旬。

    北方慣有的寒潮第一次來襲,暮色中的秦軍營地,一片寂靜,唯有轅門口的火把,還在燃燒著光亮,照耀和指引著方向。

    河北一帶的天氣漸漸轉涼,還穿著夏曰短衫甲衣的秦軍少年將卒禁不住抱緊了身子,使勁的跺了幾次腳,以緩解夜裏寒冷浸入身體裏的寒氣。

    甘六郎緊緊的將身體伏在馬上,背上被利箭射中帶出的傷口越來越痛,讓他的意識漸漸的模糊起來。

    在韓信的提拔下,甘六郎的職務已經從屯將升為軍侯,並且還是最為重要的斥候兵軍侯,韓信對這個機靈果敢的年輕人也很是欣賞。在他身上,韓信看到的是自己的少年時代。

    張耳入楚營的消息,秦軍斥候在一天之後才探知,這是異鄉他地作戰必須承受的一種煎熬,沒有熟悉的人指引,秦軍就算再強大,也不可能閉著眼睛去打仗。

    “快,快帶我去見將軍。”甘六郎強睜開眼睛,看見轅門越來越大的那個閃動的“秦”字,終於不支斜斜的倒了下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