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一百三十五章 親兄弟(1/2)

    辛勝與韓信,兩個時代的將領,在這個時空,走到了一起。

    當年的那支橫掃[***]的鐵血軍團,是辛勝心底永久的驕傲,即便今天,老胳膊老腿不允許他再胯馬征殺,千裏轉戰;而對於苦心熟讀兵書的韓信來說,三百年秦國與關東諸侯國的連綿戰事,就是最好的真實讀本,而辛勝這樣的老將,就是最好的老師。

    李原的離開,不輕意間,激起了老與少,兩代將領的壯誌與雄心。

    一個,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一個,年輕氣盛,胸懷壯誌。

    暢談甚歡,韓信在分析麵臨的嚴峻形勢的同時,也沒有隱瞞,而是向辛勝合盤說出了他的想法。

    據斥候最新的消息,漢王劉邦在得知李原主力北上之後,立即變化了先前固守渭水一線的策略,各路漢軍更是動作頻頻,讓人猜不到具體的動向。

    劉邦準備做什麽?

    是進攻,還是固防;進攻的話,又準備進攻哪裏,麵對數量上遠勝於已的漢軍,秦軍要采取什麽樣的策略才能鞏固已有的地盤。這些疑問,一起匯集到了韓信這裏,給這位秦軍中異軍突起的年輕校尉出了一道大大的難題。

    以六千六百餘拚湊起來的雜牌部隊,守衛一條漫長的邊境線,韓信確實感到困難重重,在重壓之下,韓信這位未來的百戰名將終於爆發了。

    既然守不能守,那就進攻。

    韓信幾乎是在看到漢軍情報的一瞬間,憑直覺做出了獨斷,漢軍雖然勢大,但初到關中,地利、人和皆不在漢軍這一邊,就是天時這一塊,在天寒地凍的當口,大股部隊除了沿著馳道進攻外,選擇其他路徑就是一個下場,迷路潰散。

    從這一層麵上分析,判斷漢軍的動向並不困難,韓信決定以楚軍俘卒為一支奇兵,抄襲到漢軍的側後,以決死之誌攻擊漢軍脆弱的補給線,從而最大限度的削弱漢軍正麵進攻的勢頭。這一支死士部隊同時還要承擔起襲擾漢軍各軍指揮係統的重任,如果能夠陣斬幾名漢軍的將領的話,那就是一次完美無暇的軍事冒險行動。

    一千六百七十三人。

    這是韓信從多達二萬餘的楚軍俘卒中精選出來的死士。這些士卒無一不是經曆過多次戰鬥的老卒,其中更有四十餘名參加過巨鹿大戰的悍卒。

    時過境遷。

    曾經大呼酣戰,不懼生死的楚軍將卒在短時間內,就被一連串令他們眼花繚亂的財富、地位還有女人給打倒了。

    現在,已是戰俘的他們,需要再一次鼓起勇氣,再一次的不懼生死搏殺一場,生與死,就在他們的手中。

    為了這一次的冒險能夠成功,韓信責無旁貸,要親自行險一搏,投奔李原以來,在軍中的這些天,他聽到最多的,就是李原如慧星般崛起的軍事經曆,而在這些故事之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例子又是最吸引人的。

    同時,隻要在扶風城有一位持重穩健的將領鎮守,再加上足夠的士兵,在十五曰內,扶風城當然堅守住。

    老將軍辛勝無疑是最佳的守城人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