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一百零二章 大秦兵造(1/2)

    敗局已經無可挽回。

    王陵左支右擋,麵對戰意熊熊的李原軍將士,士氣低落的劉軍士卒僅抵擋了一會,即不支敗逃。

    與戚鰓毫無保留的全力出手不同,一開始就對戰局順利抱有懷疑的王陵好歹給自己留了一點保命的本錢。

    從漢中一路跟著王陵的本部兵卒護著王陵從陳倉一路敗歸藍田,四千餘將兵在李原軍的追殺下,最終逃回的不過區區五百餘人,這讓王陵在看到劉邦駐守藍田關的將領周緤時,不禁悲從中來。

    李原大獲全勝。

    是役,曆時短短的十天時間,共殲滅來犯的劉軍兵卒約八千餘人,斬殺敵主將戚鰓等將校共二十一人,其中羌人蠻將三人,敵將之中,僅有王陵等三、四人逃脫。

    取得陳倉大捷之後,李原即馬不停蹄揮師直撲薑水、姬水,這兩處地方的羌人部落被戚鰓鼓惑,發動叛亂,現在,該是羌人自食惡果的時候了。

    五月間,李原率軍橫掃兩水流域,薑氏部落負隅頑抗,結果被李原軍全族誅滅,姬氏見勢不妙,遣了族中父老前往雍州說項,還算保全了一脈傳承。

    在李原軍不講情麵的鐵血掃蕩麵前,但凡不降的羌人部落無不被滅族,麵對李原報複姓的殺戮,有見機早的部落早早的卷起帳篷向西遷移,而那些舍不得走的,又不想投降歸順的,則羌人男丁被殺戮一空,女子則充當侍婢。

    民族之間爭奪生存權和土地權的戰鬥,從來都是血腥赤裸裸的,在這一點上,李原崇尚的不是後世那樣融合懷柔的做法,而是無情的鐵血與征服。

    聽話的,讓你生存下去。

    不聽話的,那麽就徹底的抹去,這才是這個世界生存的法則。

    競爭殘酷無比。

    不想掉隊,不想被殺,就必須冷得下心腸,拿得起屠刀。

    羌人一敗,雍州、上卦、武功諸縣皆為李原所有,有了榜樣的力量,從關中一帶遷移而來的少年、健婦開始沿著河穀豐沃的土地開墾、播種,灑下希望,期待來曰收獲累累果實。

    與往年播種粟稷不同,這一年,在李原的堅持下,雍州一帶的百姓播種下的糧食作物是剛剛試點推廣的小麥。

    小麥最早種植始於中東一帶,傳入中國並開始推廣是在戰國時期,到了秦統一六國之後,在關中平原一帶,小麥的種植麵積相比以往,已經有了不小的擴大,不過,由於小麥的穎果呈漿狀,要想磨成粉狀,連需要有一種磨小麥的石盤才行。

    相比其它複雜的發明,磨麵的石盤對於李原來說,要製作出來不算困難,從鹹陽一路與李原撤退到雍州的大秦兵造有足夠多的工匠,他們對於李原的提議,自然不會有什麽反抗的想法,實際上,能夠為李原這位秦國力挽狂瀾的大英雄做點事,是工匠們的榮幸。

    歧山,西。

    兵造。

    聚集了秦國最有天賦,最為幹練的一群工匠。司馬印從雒陽撤回的一部分郡匠、加上鹹陽大兵造的二百餘名匠師,在歧山重起爐火,伐薪煉鐵。

    兵造的匠師,一般分為四類:大匠師、匠師、工匠、匠人。其中的區分是以技術的高低來衡量的,這方麵絕對不可能造假。

    他們籍籍無名,唯一留下名字的地方,就是在武器上刻錄下年份、編號和自己的名字,這樣做並不是為了炫耀,而是防止出現質量問題無法追查。

    在秦國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中,兵造起到的作用非同尋常。它的存在,讓百萬秦軍有了統一的武器,有了統一的裝備。這使得秦軍在與關東六[***]隊的交戰中,有了更多的榮譽感,更強烈的取勝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