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六十一章 狂妄蘇角(1/2)

    大秦三世三年,正月。

    冬與春交替,關東大地,多曰累積的厚雪開始融化,潺潺雪水漫過無人煙的大地,匯入江河海洋。

    在過去的一年,轟轟烈烈的大起義被秦國大軍剿殺,陳勝、吳廣、項梁、魏咎、武臣、周文、周章、朱雞石、景駒等一個個揭竿而起的草莽強豪倏起又倏滅,在第一代反秦力量失敗之後,以項羽、劉邦為代表的新一批中堅力量正式登上逐鹿的戰台。

    在這些人中間,李原這個名字就如星火閃爍的北鬥星宿,忽隱忽現,偶爾間因為某一次戰事被提及,又隨即消失在紛亂複雜的亂世中。

    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相比,李原不過是散落在各郡的一支秦國偏師罷了,如果不是滎陽的重要位置,他隻怕象臨江郡、東郡、穎川郡的那些秦國郡守一樣,連名字都不會被記錄下來。

    穎縣。

    從滎陽敗退的劉邦軍銳減到了一萬五千餘人,比起最強盛時的將近六萬兵力減少了有四分之一,從總兵力上看,劉邦這一次吃虧不小,而實際上,劉邦的嫡係部隊並沒有遭受到多大的打擊。

    損失在滎陽城下的,一多半都是聯軍的力量,就算有少部分劉軍士兵,也在劉邦不斷的吞並中得到補充,與那一支指揮不靈、戰鬥力參差不齊的聯軍相比,經過戰爭精減後的劉軍作戰更加的靈活,軍卒均是見過血的老兵,從戰力和精氣神上看,比韓成麾下的韓軍不知要強了多少倍。

    在李原東城秘謀的幾乎同時,沛公劉邦在穎縣也在召開西征軍軍事會議,商討下一步的軍事方向。在此次會議上,張良作為特邀代表出席,向劉邦獻上了具有轉折意義的重要一策。

    張良的建議是:函穀關險峻不好強攻,要兵進關中的話,不如繞道南邊的漢中,經武關、南鄭、藍田一帶,從棧道北上入秦,這一策略讓在滎陽碰得頭破血流的劉邦重新振作了起來,首入關中者為王,這是當初楚王熊心會盟各路諸侯時的誓言,劉邦打滎陽、打三川,目的就是要打開通向函穀關的門戶,現在張良的提議讓他頓時有一種相見太晚的感覺。

    若是早和張良一敘,也許該死的滎陽就不用打了,劉邦在懊悔中開始將軍事目標投向南郡、漢中一帶,無形中,他與李原拉開了距離,短時間內再次發生戰事的可能姓大為減少。

    劉邦遠離了關東的主戰場,遠走高飛去開拓新的地盤,李原的東城之謀如果實施的話,實際結果也是一樣。

    巨鹿,在章邯的刻意引導下,逐漸成為大決戰的導火索。

    與多達二十萬的秦軍主力精銳,多達三十餘萬的各路反秦聯軍相比,李原這一點點兵力投放進去,除了成為某一次短暫接觸戰的炮灰外,不會有其他結果。

    挽救一個已經爛到骨子裏的帝國,是用猛藥,還是緩藥;是毫不留情的鏟除那些寄生在國家肌體上的蛀蟲,還是養生健體,先讓自己練就一身百毒不侵的高強本領。

    或許,那些還沉浸於始皇統一[***]、橫掃天下夢幻中的秦國人會考慮第二種選擇,而李原則絕對不會。

    秦國於他,不過是曆史故籍中的一個符號。

    縱算在無數個王朝更替中比其它的閃亮了那麽一點,那又能怎麽樣?始皇已死,秦失其鹿,劉邦、項羽能做到的,他李原也一樣可以。

    李原直指關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