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天下

第831章 匈奴如狼(1/2)

    ;

    在擊敗烏桓後,漢軍便改變了進攻策略,並沒有大舉向北擴張,而是將上郡、北地郡和安定郡的胡漢民眾全部撤回關,並在北部高山上修建烽燧,白點煙,夜晚舉火,漢軍當然不是想放棄關內的廣大領土,而是實施防守反擊策略,準備和即將殺至的匈奴大軍決戰。

    劉璟並沒有因為擊敗烏桓人便頭腦發熱,他很清楚漢軍目前和匈奴人的實力差距,主要表現在騎兵上的差距,此時他如果貿然大舉北上,一旦遭遇匈奴大軍,他們取勝的機會並不大,他們現在還沒有漢武帝時的漢軍實力,可以騎兵對騎兵,誅敵於千裏外。

    不過漢軍也沒有放棄關內遼闊的疆域,他們采用了布點的策略,所謂布點,就是在以堅城為依托,在關內地區建立軍事據點,充分發揮漢軍擅長防禦的優勢。

    漢軍在安定郡選擇了高平縣,在北地郡選擇了慶陽縣,在上郡選擇了高奴縣,這三個縣的共同特點是城牆高大堅固,且縣城建在高處,易守難攻,漢軍以這三個縣為據點,各駐紮五千兵力,並存儲大量的糧食。

    這上午,劉璟正在高奴縣視察防禦備戰,高奴縣也就是後世的延安,此時的黃土高原氣候溫和濕潤,到處是森林密布,隨處可見大片草原,河水眾多,水流清澈,漢武帝時曾大量移民和屯戍,使關內農業經濟空前發展,被譽為‘新秦’。

    漢虞詡在《奏複三郡疏》上如此描述,“水草豐美,上宜產牧,牛馬銜尾,群羊塞道”,也正是氣候和地理環境非常適合遊牧民族生活,胡人才會大舉南下,占據了這片富饒且綠意盎然的高原土地。

    高奴縣位於北下關的必經之道上,幾條道路在這裏匯聚,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所以又被稱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春秋時期,魏國為了防禦北狄入侵,在這一帶修建長城和大量的關城要塞,秦朝在這裏築城建縣,同時又修建了直通關的秦直道,漢朝時期,高奴縣屢經修葺,如今已成為塞北第一堅城。

    縣城位於一座高崗上,周長約十餘裏,隻能算一座縣,但城高三丈,寬兩丈,四周馬麵密集,利於防守,再加上它位於高處,站在城牆上向下俯覽,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勢。

    劉璟站在城頭向北眺望,蜿蜒流淌的區水在縣城數裏之外,在城頭上清晰可見,水流緩處修建有碼頭,主要靠羊皮筏渡河,漢軍碼頭上又修建了三座哨堡,這也是高奴縣的一大防禦優勢,匈奴騎兵席卷南下,必然會被區水阻擋,漢軍便可在區水南岸建立第一道防禦線。

    劉璟任命張任為高奴都督,坐鎮高奴縣,主管三鎮防禦,這時,張任走到劉璟身旁低聲道:“殿下覺得匈奴軍會不會從東麵殺來?”

    “你是左賢王劉豹會從東麵殺來?”劉璟凝視東方,淡淡問道。

    張任點了點頭,“劉去卑北撤,劉豹唇亡齒寒,他又是劉去卑之弟,豈會坐視不管,如果他率大軍從東麵渡黃河過來,我們在區水建立的防禦就沒有意義了。”

    “劉豹軍隊是否殺來,關鍵要看曹操的態度啊!我得到太原情報,曹操命曹彰率五萬軍增兵太原,這樣,太原一線的曹軍兵力有十萬之眾,聚集了徐晃、於禁、張郃、曹真等名將,我相信曹操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不會站錯隊,十萬大軍就足以牽製住劉豹的軍隊,其實我們不必擔心劉豹,倒是呼廚泉的匈奴本部,可能會大舉南下。”

    剛到這,有士兵指著遠處大喊:“快看,狼煙!”

    劉璟也看到了,遠處十餘裏外的烽燧點燃了三道狼煙,直衝空,這表示有大軍到來,當然,狼煙實際上是從四百裏外的長城烽燧傳來,匈奴大軍要殺到高奴縣,至少還要兩三時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