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七百一十三章 虎落平陽的感覺(1/3)

    王凱華真的有些急了,電動汽車的問題再不解決,他的帽子就有些危險了。

    電動汽車的事情已經驚動了上層,大秦集團展開的宣傳攻勢讓中央領導也開始關注到這件事情,一些大城市遲遲不肯啟動充電站的建設,引發居民怨聲載道,這種情況也通過各種輿情渠道反映到了中央領導的麵前。

    一開始,中央領導隻是把這件事當成企業間的競爭炒作,本著不幹預經濟活動的想法,並沒有特別在意。隨著各方麵的動靜越來越大,包括冀明初、崔洪春等人都開始反映此事,上層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件事原本也是大秦集團占著理,智囊機構隨便調查一下就能明白是怎麽回事了。調查報告往中央領導麵前一遞,自然引來了上層的雷霆震怒。

    體製內的人,對於各種狐假虎威的貓膩是一目了然的。王凱華等人的做法,包括替他們說話的那些省部級官員的做法,雖然不正當,但在程序上並沒有什麽過錯,而且初衷可以解釋為保護國企的市場競爭力,也算是一個能夠上得了台麵的理由了。在這種情況下,上層雖然知道事情的原委,但也不宜直接處分王凱華,畢竟他也是一個相當於正局級的企業領導,這麽多年來,功勞苦勞都不少,為了與一家民營企業惡性競爭的事情就直接免掉,於情於理都不合適。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向經貿委下達了一個指示,要求包括北店、安什在內的大型國有汽車企業必須拿出自己的電動汽車研發計劃,並在可接受的時間範圍內推出成熟車型。中央指示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電動汽車的所有關鍵技術都在國內,而且國內也已經有非常成功的應用,大型車企擁有地利、人和等各種優勢。有什麽理由不能拿出自己的車型呢?

    這個指示既是給王凱華等人的一個最後通牒,也是給他們的一個台階。如果他們能夠及時轉變官商作風,踏踏實實地向大秦等先行企業學習,在短時間內解決技術障礙並非難事。一旦北店、安什等都有了自己的電動汽車,他們給大秦汽車設置的各種障礙也就沒有什麽意義了。這樁公案就算是結束了。

    當然。如果王凱華們執迷不悟,沒有決心也沒有能力解決自己麵臨的技術問題,那麽以一個不稱職的名義把他們調離當前位置,大家又有何話講呢?所謂懲前毖後、治病救人,說的不就是這種情況嗎?

    得到汽車工業局轉發的通知,王凱華知道自己玩砸了。他沒有估計到秦海的能量有這麽大,也沒有想到他會用這樣一些手法來對付自己。他原來以為給秦海一些顏色。秦海就會乖乖地低頭。誰料想他搬起來的石頭,砸中的卻是他自己的腳。

    這個通知,王凱華沒有轉給中層幹部們看,隻是在集團高層會議上做了傳達。但高層會議上的事情,哪有能夠保密的。董林生和羅金輝說起來都是王凱華的親信,與其他高層領導的關係並不好。但這種涉及到王凱華疼腳的事情,人家豈有不講給董林生和羅金輝聽的道理。

    明知王凱華是被經貿委逼得無路可走了,但董林生還不能直接說出來。隻能把責任都扛到自己肩上。王凱華放話說自己不管技術上的細節,其實就是告訴董林生。該去低三下四地求秦海幫忙了。明明是王凱華牛烘烘地趕走了上門來謀求合作的秦海,現在卻要讓董林生去找秦海講和,這不是上趕著送臉去給秦海打嗎?可是,當下屬的,就得有替領導擋耳光的精神,董林生對此是有足夠自覺性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