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六百五十四章 產業公地(1/3)

    秦海發起金塘化工聯盟的事情,當然不是單純地為了做好事。他倒並不拒絕為金塘市的這些同行們做一些事情,但要說事無巨細都替別人考慮周全,他可沒有這麽多的閑情。

    他希望金塘的化工企業能夠聯合起來走向國際市場,根本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既然大秦集團已經把金塘當成搞化工高分子材料的基地,那麽金塘就不能隻有大秦集團一枝獨秀,而是應當有眾多的企業共同發展,形成一個有利於產業持續發展的環境,用形象化的語言來說,就是要形成一片“產業公地”。

    一家企業要發展,除了自身的資源之外,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企業所在地的各種公共資源,這些資源包括協作關係、供應鏈、人才、公共知識等等。

    縱觀全球,無論是早期的伯明翰、芝加哥,還是現代的矽穀、珠三角、長三角,都表現出很強的產業集聚的特征。同一類的企業在這些地區建立,成功的可能性要遠遠高於建在其他的地區。

    例如在後世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帶,出現過許多燈具、廚具、鞋類等專業縣或者專業鎮,在這些地方,往往一條街上全都是銷售相關配件、提供各種服務的廠商,形成了完整的協作鏈條。此外,還有各種專業人員雲集於此,一個投資者如果想進入這個產業,隻要隨便貼一張招聘啟事,就能夠在很短時間內招滿從總經理到一線操作工的所有人才。

    這樣一種由眾多企業相互影響而形成的產業環境,不屬任何一家企業私有,因此可以被稱為“產業公地”。產業公地不是真實的土地,但卻是產業茁壯成長的重要基礎。

    美國曾經擁有強大的製造業,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後,製造業開始向日本、韓國以及中國等地轉移。到新世紀初,許多產業已經嚴重衰落。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總統提出了重振製造業的口號,動靜不小,但收效緩慢。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適合於製造業成長的“產業公地”已經衰退了,缺乏發展製造業的環境。在這種情況下提出重振製造業,有些力不從心的感覺。

    秦海沒有係統地學習過產業組織方麵的理論,說不了什麽大道理,但他從自己的親身實踐中認識到了產業公地的意義。他希望金塘能夠成為整個國家化工產業最為發達的地區,形成一塊有助於化工材料產業發展的公地。而要做到這一點,僅僅依靠大秦集團是不夠的。需要有眾多其他的企業共同努力。

    出於這樣的考慮。秦海對金塘的其他化工企業一直都給予了很多的關注,也交代化工材料集團的負責人寧默、夏揚傑等重視對同行的扶持。前兩年秦海組織材料學院的專家幫助這些企業改進技術,既有以此換取他們支持環保的目的,也有推動這些同行發展,進而促進整個金塘化工產業充分發育的動機。

    如今,金塘的化工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在國內小有名氣。秦海審時度勢,提出了抱團到海外發展的目標。他相信。一旦這些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必然會帶進各種國外的先進理念以及國際競爭的經驗。同時也能夠在國外營造出一張覆蓋完全的關係網,所有這些,都是大秦集團所需要的。從眼前來看,似乎是大秦集團牽頭帶大家一起出海,但從長遠來看,大家在潮流中的搏擊會為大秦集團帶回來數不盡的回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