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六百五十章 這都是大國基石(1/3)

    陳宜立腦子一下子就暈了,和首長坐同一輛車,這是何等的殊榮啊,怎麽會一下子就落到自己頭上了呢?在場的官員,級別比陳宜立要高的也有七八位了,平級的就更多,但首長坐的商務車隻有那麽幾個位子,無論怎麽算也是輪不到陳宜立去坐的,可現在,梅建生居然叫他上車。

    在眾人豔羨的目光中,陳宜立快步走上前,來到了首長的身邊。首長剛剛和他握過手,自然知道他的身份,便笑著說道:“宜立同誌,請你過來,是想向你請教一下,為什麽金塘作為一個化工城市,空氣裏卻聞不到一點異味呢?”

    “這是因為……”陳宜立嘴唇動了幾下,腦子裏拚命地想著該如何回答。

    首長擺擺手道:“不急,咱們先上車,路上說。”

    借著上車的這十幾秒鍾時間,陳宜立快速地思考著首長的問題,組織著自己的語言。作為一名官員,回答這一類問題向來都是有一些套路的,不外乎中央的高度關注、省裏的正確領導、市裏的努力工作,再加上廣大群眾的積極配合。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什麽樣的英雄人物或者先進事跡,也要有機地結合進去,但重要的原則是,絕對不能搶了各級領導的風頭。

    就在陳宜立覺得自己已經把答案想得非常清楚,正準備進行回答的時候,他的腦子裏忽然閃過了一個人名,他一下子就把到了嘴邊的話全部咽回去了。他突然反應過來,那些成熟的套路在這個場合裏根本就不適用。

    秦海!怎麽把這個關鍵人物給忘記了。

    陳宜立剛才也是站在人群中看著秦海與首長一起走下飛機的,那一刻,他能夠想到的,僅僅是80萬噸乙烯這個項目,認為秦海是因為項目業主的身份才得到了首長的青睞。可首長下了飛機。閉口不提乙烯的事情,卻專門把他喊過來詢問環保的事,他如果再把秦海忘記了,那可就是犯了大錯了。

    誰對金塘的環境保護發揮了最大作用,陳宜立是最為清楚的。如果沒有秦海在兩年前以一種近乎粗暴的方法在金塘強行推行環保。哪有今天讓首長感歎的清新空氣。這兩年時間。金塘市政府在金塘化工材料集團的支持下,對轄區內的化工企業采取了嚴格的環保標準。一部分企業在壓力之下,改進了自己的生產工藝,采購了先進的環保設備,實現了汙水廢氣的零排放;還有一些企業則因為拒絕環保要求,而被擠出金塘,到那些環保要求比較低的省市尋求發展去了。

    短短兩年。金塘由原來滿城刺鼻氣味轉變為幾乎聞不到一點異味。再加上頗具規模的植樹綠化,空氣質量已經由原來全省墊底一躍而成為全省的領頭羊。作為金塘市的書記,陳宜立對於這個成績也是頗為自豪的,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首長居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兩年前,秦海在向金塘市委市政府施壓,要求強化環保的時候,曾經放出了一個半真半假的預言。聲稱在80萬噸乙烯工程投產的時候,要請首長來金塘視察。在當時。陳宜立和金塘的其他市領導對於這個說法都是半信半疑,多少帶著些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心態。可現在,首長就坐在他的身邊,他對於當初秦海的預言,還能有什麽懷疑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