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六百四十七章 大型乙烯項目投產(1/3)

    材料學院這邊的事情,秦海定好了原則,也就不用多管了。傅文彬、王曉晨等都是非常敬業的人,在領會了秦海的意圖之後,便會不折不扣地執行。石墨烯的發現是一項重大的成果,其產生的紅利足夠讓大秦集團以及所有前來尋求合作的國內外學者、廠商都獲得好處,因此大家的積極性是不用擔心的。當然,對於那些居心叵測的人,比如吉田源之類,秦海也早就給他們挖好了坑,隻等著他們自覺自願地跳下去。

    在紅澤期間,秦海還抽空去視察了一下正在緊張生產新型永磁電機的安河電機廠,聽取了電機廠總經理田如芝的有關匯報。田如芝已經把美國那邊的博士學業給中斷了,全力以赴地投入安河電機廠的管理工作。她天生就是一個做企業管理的人,隻是此前一直沒有得到一個這樣的機會而已。寧中英和秦海都對她的工作能力高度肯定,並且表示了希望她能夠留在大秦集團擔任高管的意思,對於這個邀請,田如芝自然是欣然接受的。

    忙完這些事情,秦海帶著身兼秘書、保鏢、司機等職能於一身的黑子,登上了飛往京城的航班。他們這趟去京城的使命可非同尋常,他們將陪同首長和冀明初以及王鴻生等部委領導前往金塘,去參加金塘化工80萬噸乙烯項目的投料試生產啟動儀式。

    乙烯是最重要的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之一,利用乙烯作為原料生產的化工材料數不勝數,諸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維綸、聚苯乙烯、丁苯橡膠等等,都是生產和生活中使用得非常廣泛的材料。一個國家的乙烯生產能力,幾乎可以作為化工材料生產能力的象征。

    從全球範圍來看,乙烯產業發展的特點是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乙烯裝置的生產能力從年產10萬噸上升到30萬噸,接著又上升到80萬噸、110萬噸等等。裝置生產能力的提高,能夠有效地降低消耗,從而降低乙烯的生產成本,這是各個工業大國都在努力發展的方向。

    然而,乙烯裝置規模的擴展,並非簡單地把設備造得更大一些就行了。乙烯生產中涉及到許多低溫環節,包括壓縮機、球罐等裝置的工作溫度要達到零下100度左右,這對於鋼材的低溫性能產生了嚴格的要求。由於低溫材料技術上的欠缺。我國的大型乙烯設備長期以來隻能依賴進口,占用大量外匯倒還在其次,最關鍵的是,這使得中國的乙烯生產難以獨立自主,不得不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五六年前,秦海就開始著手推進國產大型乙烯裝置的研發和生產,他給華清大學化工係和國家化工設計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又專程前往俄羅斯聘來了一大批在低溫材料方麵頗有建樹的專家,從而接連突破了許多項低溫材料的難關。隨後,王鴻生又從國家計委的高度。幫助秦海協調幾大石油化工設備企業,通過分工協作,開始了中國第一套80萬噸級大型乙烯裝置的國產化工作。

    這套大型乙烯裝置。由大秦集團投資,廠址選擇在了大秦集團的化工產業基地金塘。經過幾年的建設,如今這套裝置已經全部安裝到位,各項調試也已完成,隻等著請有關領導親臨剪彩,即可投料試生產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