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六百四十三章 必須搶到先手(1/3)

    “這是真的?”

    花穀三郎看著吉田源交給他的雜誌,黑著臉問道。

    “我想……應該是真的。”吉田源低頭應道。Sce上都已經登了,再要說是假冒的,可就真是玩笑開大了。不過,當著董事長的麵,吉田源還是選擇了一個略有餘地的回答,畢竟在這件事情裏,自己是有短處的。

    “為什麽會被中國人搶到了先手?你不是說過我們會是石墨烯的第一個發現者嗎?”花穀三郎把雜誌甩到桌上,怒氣衝衝地質問道。

    有關石墨烯這種材料的預言,最早可以追溯到1947年。到1987年的時候,Graphene這個詞已經被創造出來,用以指代具有單層結構的石墨片,也就是石墨烯。在此前後的若幹年中,有不少科學家和化工材料企業都曾經做過製備石墨烯的嚐試,不過新塚化工是其中最為努力的。

    由於石墨烯是否真的存在還有許多爭議,因此大多數的學者並沒有在這方麵投入太多的精力,尤其是很難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研究進展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新塚化工的吉田源是個石墨烯的狂熱信徒,他堅信這種二維結構的材料是可以存在的。他成功地說服了花穀三郎,使新塚化工能夠持續多年在這個領域裏投入數額巨大的資金。

    正因為知道其他的同行沒有這樣好的條件來進行石墨烯的研究,因此吉田源一直向花穀三郎保證,說隻要石墨烯是真正存在的,那麽新塚化工一定會是全球第一個發現這種材料的機構,並且擁有關於石墨烯的最關鍵的專利技術。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想的。如果沒有秦海這樣一個妖孽出現,或許吉田源的預言就能夠成真了。

    秦海比吉田源強的地方,在於他擁有一隻先知先覺的金手指,能夠指出一個正確的方向,再加上足夠的資金支持,這才使得安河材料學院能夠在新塚化工之前摘下了石墨烯這顆明珠。當然,聶森付出的努力,也是石墨烯研究能夠如此快取得成果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吉田源由於沒有意識到競爭者的存在,所以在研發方麵有些鬆懈,這才讓聶森鑽了空子。

    看到聶森在文章裏提出用機械剝離法獲得了最初的石墨烯碎屑,吉田源幾乎有一種想暴走的**。他擁有的設備比聶森要先進得多,設計的實驗方案也比聶森要複雜得多,卻沒想到被聶森搶了先,這真是有點陰溝裏翻船的感覺了。

    “我們一直在實驗采用碳化矽外延生長的方法製備石墨烯,事實上,我們已經非常接近成功了。中國人采用的方法是一種偶然,他們其實是在用膠帶清理石墨碎屑的時候。幸運地獲得了一些單層的石墨片……”吉田源訥訥地向花穀三郎解釋道。

    “可是他們還研究出了兩種工業製備的方法,這又如何解釋呢?”花穀三郎指著雜誌上的文字問道。

    “這個……”吉田源不知道該怎麽說才好了。在他的心裏,恨不得把聶森的祖宗八輩都拉出來問候一遍。有誰聽說過在發布一種材料的時候,同時提出兩種工業製備方法的?這不是存心把別人的路都堵上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