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五百六十三章 來拆台的年輕人(1/3)

    早在還在青鋒農機廠的時候,秦海就接觸過汽車材料的研究和生產工作,對於國內汽車材料的現狀有所了解。這幾天,帶著楊新宇布置的任務,他又讓人搜集了一些有關汽車發動機材料方麵的資料進行了研究,並對照著幾大車企提交給機械委的報告,做了一些分析工作。

    汽車發動機作為汽車裏的核心部件,可謂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涉及到的技術十分全麵。就材料而言,國外先進的發動機可謂是各種新材料技術的集成,比如發動機氣缸采用的是高強度薄壁鑄造技術,最薄處僅3毫米,對鑄鐵材料的強度要求非常高;發動機油封采用的是含氟橡膠和其他複合材料;氣門需要用耐高溫、耐磨損的新材料;還有活塞環、軸瓦等等,無不對應著一些最先進的材料技術。

    秦海見多識廣,知道這些技術的實質以及開發難度,也清楚國內的材料技術與這些材料要求之間存在多大差距。有一些技術憑借著秦海的先知先覺,或許可以少走彎路,以較小的代價完成開發。但還有一些技術是秦海所不熟悉的,它們甚至在30年後仍然是各大車企秘而不宣的核心技術,要開發出哪怕一項這樣的材料,投入也要以千萬計算,而這樣的技術林林總總有數十項之多。

    僅僅是材料技術,就有這樣大的難度。其他方麵,例如電子控製、結構、加工工藝等等,難度也是如此。這麽多的技術,用20億元來解決,隻怕是遠遠不夠。此前蔣海林聲稱自己從北店、浦江等企業獲得了百萬元的資助,這個數字足以讓秦海覺得齒冷,楊新宇對此也是感覺無奈。

    聽到秦海的問題,王凱華一時有些發懵。遲疑了片刻,他才回轉頭對坐在後排的一位眼鏡男喊道:“老董,你來回答一下秦總的問題。”

    北店汽車集團技術處處長董林生硬著頭皮站了起來,他猶猶豫豫地對秦海說道:“秦總,你的問題。我不太明白。你能重新再說一遍嗎?”

    說不明白,這是假話。報給機械委的報告,是幾家車企聯合起草的,董林生也是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對於報告中關於各項技術的投入金額,大家都進行過計算,甚至進行過爭吵,董林生豈能不知道其中的奧妙?

    用20億元人民幣開發出世界一流的發動機。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但也僅僅是一個故事而已。20億元人民幣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是一筆了不起的巨款,但對於國際上那些汽車巨頭而言,根本就不當一回事。

    一輛汽車的產值按3萬美元計算,年產100萬輛汽車的企業年產值就是300億美元,折合1500億人民幣以上,分若幹年拿出20億元來進行研發,有何難度?事實上。許多車企一年的研發經費都有10億美元以上,20億元人民幣相對來說並不是什麽大的數目。

    國外的工業基礎遠比中國要好得多。這些老牌車企也有成熟的發動機研發經驗,再加上錢不是問題,可為什麽一流發動機仍然是稀缺的東西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