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海有什麽背景(1/3)

    京城石油化工機械廠的廠長黎慶今年已經58歲了,他在這個位置上工作了近10年時間,是名符其實的行業中的老人。在他任上,京石機創造過許多業內的輝煌成就,有一些成就甚至直接得到了中央領導的稱讚。就在半年前,某國家核心報紙還發表過對他的專訪,標題是“老驥伏櫪,誌有千裏——記銳意進取的京石機掌門人黎慶”。

    按照黎慶與其他一些兄弟企業領導人私下閑聊時的說法,這篇文章算是對他進行蓋棺定論了,再熬兩年,他就可以帶著這一份結論光榮退休,享受一位副部級國企領導應得的待遇。正因為帶著這樣的想法,黎慶不想多事,隻想平平靜靜地混過自己工作的最後兩年時光。

    可是,來自於國家計委的一紙通知,打破了黎慶的夢想。通知上稱,為提高我國的裝備製造業水平,擺脫重大型裝備依賴於國外的被動局麵,國家計委會同其他部門,向部分重點企業、科研院所發出號召,要求這些單位團結協作,開展重大裝備攻關。京石機作為石油化工裝備領域的重點企業,也被國家計委列為攻關企業之一。

    “這是一件好事啊,老周,你又有用武之地了。”

    拿到從國家計委直接下發過來的通知,黎慶笑嗬嗬地向技術處長周以誠說道。

    周以誠卻搖著頭說道:“黎廠長,這件事可不簡單。我都不知道是福是禍呢。”

    “你擔心什麽呀!”黎慶不屑地說道。“這種重點項目攻關,咱們也不是第一次承擔了,以咱們的實力,還有拿不下來的項目嗎?這一回可是國家計委牽頭來做的,經費方麵肯定比過去部裏更大方,你們技術處不是一直說要蓋一個測試中心嗎,趁這次的機會。向上頭多要點錢,不是啥都有了?”

    周以誠道:“黎廠長,這回和過去真不一樣。不瞞你說,這件事我前些天就已經知道了,那是我老師陳賀千教授打電話跟我說的。他說,這一回國家是要動真格的,不再是像過去那樣搞一陣風,弄幾個評獎就過關了。”

    黎慶笑道:“瞧你這話說的,咱們過去搞的那些項目。哪個不是真格的?你看看我這辦公室牆上的獎狀,還有這些獎杯,不都是填補了國內空白嗎?你怕啥?”

    周以誠很認真地說道:“這次真的不一樣。以往攻關,是由咱們企業自己確定問題,最終成與不成,咱們也能說了算。聽陳老師說。這一次國家計委打算換一種方式。問題由他們提出來,標準也由他們說了算,達不到標準就過不了關,連前期撥付的經費都要收回。”

    “這怎麽可能呢?再說,重大裝備裏有什麽問題,不就是咱們企業最了解嗎?計委那些人懂什麽?他們來確定問題,還要確定標準,他們有這個本事嗎?”黎慶皺著眉頭說道。

    黎慶說的還真是以往國家組織重大項目攻關時候的慣例。組織攻關的單位,自然都是國家部委,部委裏大多數人對於技術前沿並不了解。少數從基層調到部委去的幹部,也會因為念著香火之情,不會對企業過於苛刻。因此在每一次確定攻關項目的時候,都是由承擔項目的企業來論證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項目成果合格與否的判定標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