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四百一十九章 隻有不會掙錢的人(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標準箱是玻璃原先的計量單位。指厚度為2毫米、麵積為10平方米的玻璃。從86年開始,國家經委和建材工業局已經廢除了這個計量單位,改為“重量箱”。不過,像龐正雄這樣的老人,還是習慣於用標準箱來作為生產能力的衡量標準,行業裏的人對於這種說法也都是能夠接受的。

    寧默不清楚20萬標箱意味著什麽,但他知道,以20萬箱的能力,一年隻能銷售5萬箱,這樣的企業肯定是有經營壓力的。他問道:“為什麽咱們的玻璃賣不出去呢,是質量問題嗎?”

    龐正雄道:“質量上嘛,當然不能和大廠子比,不過也差不了多少。關鍵是成本,大廠子一個標箱的成本是22塊錢,我們一個標箱的成本差不多要42塊錢,國家規定的價格是36塊錢,你說我們的玻璃怎麽賣得出去?”

    “國家規定的售價是36塊錢一箱,你們的成本是42塊錢一箱,那不是生產越多,虧得越多嗎?”寧默有些奇怪地問道。

    龐正雄看了馬亦平一眼,那意思是覺得寧默完全是一個外行,自己懶得去做這樣的科普。馬亦平明白龐正雄的意思,說道:“龐廠長,我看寧經理對於咱們廠還是很感興趣的,你還是把有關情況詳細介紹一下吧。”

    龐正雄無奈了,輕輕籲了口氣,說道:“寧經理,你不知道,國家定價是一碼事,市場上實際的價錢又是另一碼事。統配價格的玻璃是便宜,可是不是誰都買得到的啊。買不到統配的玻璃,他們就隻能找我們了,那這個價格就不能按統配價格來算了。”

    “我明白了。”寧默點了點頭,其實這裏麵的道理和鋼材沒什麽區別,國家的定價是一回事,黑市價是另一回事。像漢屏玻璃廠這樣的小廠子,就是靠著黑市價與定價之間的價差來維持生存的。在市場上玻璃供應不足的時候,這種小廠子還是活得很滋潤的;但如果市場供應充足,這種小廠子就艱難了。

    “這就是說,漢屏玻璃廠現在需要的是改進技術,降低成本,提高質量,這樣產品就有競爭力了,就能夠扭虧為盈。龐廠長認識是這樣嗎?”寧默問道。

    “這是不可能的。”

    沒等龐正雄回答,旁邊一個穿著工作服的中年人插進話來,直接把寧默的美好設想給否決了。

    “他是我們技術科的副科長蘇長亮。”龐正雄給眾人介紹著,然後又對蘇長亮說道:“老蘇,你怎麽能這樣說話呢,這位寧經理是來咱們廠考察的,打算對咱們廠進行投資,你怎麽能把人家客人給嚇跑呢?”

    他嘴裏說得嚴厲,口氣卻是輕描淡寫的,讓人覺得他並不很在意會不會嚇跑投資商。寧默已經不在意龐正雄的態度了,他轉頭對著蘇長亮問道:“蘇科長,你為什麽說不可能呢?”

    蘇長亮用不屑的口吻說道:“小型玻璃廠的生產效率就是如此,全世界都沒有這樣的技術能夠降低小型玻璃廠的能耗和物耗。要想降低我們的生產成本,隻有一個辦法,就是把廠子炸平,建一個150萬重量箱的浮法窯,或者同等規模的九機引上窯。我看過資料上說,九機引上窯的標準煤單耗是每重量箱28.92公斤,我們廠現在用的二機引上窯,標準煤單耗是每重量箱116公斤,你算一下看,我們的成本怎麽能降得下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