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三百八十章 照本宣科(1/3)

    企業社會責任這個概念,是由西方人提出來的,在當年還沒有傳入中國。當時中國的大多數企業尚在考慮如何扭虧為盈的問題,哪有閑情逸致去做什麽公益事業。秦海作為一名穿越者,眼光自然比其他人看得更遠,他知道,企業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不單是為社會做出貢獻,也是有利於企業自身發展的。

    企業要在市場上生存下來,涉及到許多相關主體,包括地方政府、當地居民、消費者、投資者、供應商等等。一家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能夠給相關主體留下良好的印象,從而使企業與各主體的關係變得親密,能夠化解掉許多預想不到的麻煩。

    例如,一些在公眾心目中熱衷於公益的企業,即使出現了某些醜聞,公眾也會給予更多的寬容。反之,那些不注重社會責任的企業,一旦出現一點負麵新聞,就會引發軒然大波,其損失遠比做公益的付出要多得多。

    除了外部的收益之外,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還能夠對自己的員工產生積極的暗示作用,有助於提高員工的誠信意識、歸屬感和自豪感等等。試想,如果一家企業的領導是鐵石心腸,對於外界事物冷漠無情,他的員工怎麽可能對企業忠貞不二呢?

    基於這樣一些認識,秦海對於自己旗下的企業一向都有社會責任方麵的要求,其中為當地教育事業提供資助,就是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對於秦海的這個要求。寧中英、宋洪軒、劉碩等人都十分認同。這也形成了大秦集團的一種企業文化。

    聽到朱奕臣一過來就對捐款一事表示感謝,秦海心裏明白,這不過是一個開頭而已。饒榮根他們擺出如此大的一個陣勢,顯然不僅僅是為了去年那10萬塊錢。

    “秦總,我現在向您匯報一下我們金塘教育的情況。”朱奕臣說著,從兜裏掏出了一大疊稿紙,然後便開始磕磕巴巴地說起來了。

    看到朱奕臣是有備而來。秦海的眼睛微微地眯起來了,臉上露出一縷會意的微笑。他又不是什麽上級領導,所從事的行業也與教育八竿子打不著,朱奕臣有必要專門寫好一大疊稿子跑到餐廳裏來念給他聽嗎?很顯然,金塘市是看中了他熱心公益這個特點,所以選擇了教育這樣一個領域來向他化緣,這也算是一種投其所好吧。

    90年代初的中國教育,可謂是風雨飄搖。由於各地財政力量有限,教育經費的投入遠遠無法滿足教育的需求。各地能夠保障教師工資足夠發放就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要想維修校舍、添置教具,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由於待遇低、工作條件艱苦,許多有能力的教師都紛紛跳槽,高校畢業生也不願意進學校當老師,導致整個教育事業麵臨著巨大的危機。為了留住教師。也為了改善教育條件。各地教育部門不得不想方設法自己掙錢。於是,把學校場地租借給商業公司以收取租金者有之,舉辦各種補習班創收者有之,重點學校明碼標價招收未上線考生者有之……這就是在後世被廣為詬病的所謂“教育產業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