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三百七十六章 岑州第二鋼鐵廠(1/3)

    與寧英商量好組建集團公司的事情之後,秦海在平苑又呆了兩天,陪了一下父母,然後便動身前往岑州市,去視察正在那裏建設的岑州第二鋼鐵廠工地。

    由宋洪軒擔任廠長的北溪第二鋼鐵廠,在過去幾年規模不斷擴大,由年產20萬噸鋼材,逐步擴大到了年產50萬噸。除了普通建築用鋼之外,北二鋼還能夠生產多種型號的工業用鋼材,填補了省內的許多空白,同時也為秦海掙到了豐厚的利潤。

    隨著國內基礎建設規模以及工業規模的不斷擴張,鋼材市場的供求緊張狀況非但沒有得到緩和,反而越來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秦海征得安河省主管工業的副省長柴培德的同意,開始著手建設旗下的第二家大型鋼鐵廠,準備將鋼鐵產量提高到100萬噸以上,以滿足省內的鋼材需求。

    北溪第二鋼鐵廠的建設經驗,在於脫離國家計劃的約束,在體製外獨辟蹊徑。與省內其他國營鋼鐵廠以及部分小型民營鋼鐵廠不同,北二鋼的原料供應完全不依賴於國內資源,而是通過從澳大利亞等國家進口煤炭和鐵礦石來進行生產,這樣就能夠保證生產出來的鋼材不受國家的控製,能夠被安河省截留下來,用於本省的建設。

    進口煤炭和鐵礦石的運輸,當然隻能通過海運來完成。北二鋼所需要的進口原料,都是由大型海輪先運到浦江港口,再換裝到江輪上,沿長江運抵安河省北部的沿江城市岑州。北溪距離岑州還有200餘公裏的路程,煤炭和鐵礦石在岑州卸船後,需要用火車運到北溪,這才能夠投入鋼鐵生產。

    大宗貨物的鐵路運輸,成本頗為可觀,而且要占用大量的鐵路車皮,這對運輸條件原本就不算太好的安河。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當然,北二鋼擔負著每年為省內提供幾十萬噸計劃外鋼鐵的重任,無論是前任副省長楊亦赫,還是現任副省長柴培德。對於鐵路部門都專門打了招呼,要求他們保障北二鋼的原料供應,不能拉北二鋼的後腿。

    不過,秦海知道,解決運輸問題的最好辦法,是把鋼鐵廠直接建到岑州港附近,省去長途鐵路運輸的麻煩。從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規律來看,大型的鋼鐵基地往往也都是依托於大江大湖或者沿海運輸而興起的。秦海要想把鋼鐵業務做大,把生產重心轉向岑州是必然的選擇。

    就這樣,在柴培德的親自關懷下。岑州市政府為秦海提供了一片近萬畝的工業用地,供秦海建設岑州第二鋼鐵廠。所以將這家鋼鐵廠命名為第二,是因為岑州市本身已經有一家國營鋼鐵廠,名為岑州鋼鐵廠。不過,這家岑州鋼鐵廠的生產規模十分可憐。一年隻有區區5萬噸,趕不上北二鋼的一個零頭。

    以柴培德的初衷,本來是打算讓秦海直接把岑州鋼鐵廠兼並掉,再搞一個“公私合營”的模式,這樣也省去了盤活奄奄一息的岑州鋼鐵廠的麻煩。不過,宋洪軒受秦海的派遣去考察了一番岑州鋼鐵廠之後,便力勸秦海拒絕這個兼並的要約。按宋洪軒的說法。岑州鋼鐵廠沒有任何值得兼並的價值,兼並這家企業隻能給自己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