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三百六十七章 這是家的味道(1/3)

    在赤塔石油機械聯合工廠,秦海收獲頗豐,不但弄到了一大批設備和儀器,還以近乎買廢紙的價錢,從瓦維洛夫手裏買到了大量的技術資料。采列捷利聽說此事後,黯然神傷了一陣,最後表示說這樣也好,他到國去至少不需要從頭開始了。

    烏特金和瓦維洛夫拿到秦海支付給他們的傭金,隨即就向秦海又介紹了位於赤塔的另外幾家企業的領導人,這些領導人與烏特金他們一樣,也是貪腐成性的官僚,在變賣國有資產方麵慷慨無比,倒是讓秦海實實在在地撿了一堆便宜貨。

    在赤塔逗留了一星期之後,代表團啟程,繼續深入蘇聯腹地,去尋找那些被“新思維”政府所遺忘的專家們。

    在整個尋訪專家的過程,代表團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場景,有些人聽說能夠去國工作,欣喜若狂,納頭便拜;有些人扭扭捏捏,半推半就;也有人斷然拒絕,堅信國家仍然需要自己的知識,願意做一個西伯利亞的守望者……

    作為代表團領隊的秦海,親眼目睹著蘇聯解體前的蕭條景象,也是感慨萬千。他與肖偉浩交流得最多的問題,就是蘇聯解體的各種教訓,探討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重演。秦海對於政治製度演變的見解,屢屢讓肖偉浩感覺到震撼不已,在心裏對這個20出頭的年輕人又增加了許多新的認識。

    這一趟蘇聯之行,足足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甚至於1991年的春節,代表團的成員們都是在蘇聯度過的。當他們終於結束任務,回到京城的時候,京郊的柳樹上已經綻出新芽了。

    “這一趟。我們能夠不辱使命,多虧了秦總的大力協助啊。”

    火車緩緩駛進京城車站月台的時候,肖偉浩握著秦海的手,由衷地說道。他們這一次去蘇聯,預想的人才引進目標全部都達成了,甚至還挖到了幾名原來沒有想到的稀缺人才。付出的成本也比預料的要少得多,算是圓滿完成任務了。

    肖偉浩是個明白人,他知道自己和劉航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與秦海的大力協助是分不開的,最起碼,像舒布尼科夫這樣的大牛人,就是秦海幫助擺平的。

    秦海倒也不謙虛,他微微一笑,說道:“這是我應該做的。都是國家的事情嘛。”

    “像秦總這樣又愛國、又有能力的年輕人,現在真是太少了。”劉航也湊上前,與秦海握手,表達謝意。他和肖偉浩平時都是稱秦海為“小秦”的,現在分手在即,也就用上了尊稱。

    “不客氣,隻希望以後有事情麻煩劉處和肖處的時候,你們能幫著說上幾句話。我就知足了。”秦海應道。

    “那是肯定的,咱們都是一家人嘛。”肖偉浩和劉航都信誓旦旦地回答道。

    把華清大學和化工設計院的專家們各自送回家。交代他們做好迎接蘇聯專家來華工作的各種準備,秦海也打算回安河去了。春節沒有在家裏過,回國之後,總得去看看父母,另外,他的產業根基畢竟還在安河。也幸虧家裏有寧英、宋洪軒等人守著,否則一個董事長動輒消失幾個月,公司不垮台才是怪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