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三百二十一章 劉備借荊州(1/3)

    照著以往的慣例,開過大會之後,接下來還有一些小會,也就是各家企業的領導與秦海的一些私下溝通,因為其中有些內容涉及到的是本企業的內部事務,倒是不必讓大家一起參與討論的。

    秦海不是什麽經營管理高手,在許多管理問題上,他除了有高人一頭的預見性之外,其他並無什麽長處。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因此並不過多插手各家企業的管理事務,隻是從技術上給予一些指導,另外就是鼓勵大家大膽去嚐試,不必被時代所束縛。

    輪到柳耀忠與秦海談話的時候,秦海先問了問東耀塑料廠目前的經營狀況,然後說道:“柳廠長,剛才在大會上,你談到想自己上一套生產設備,具體是怎麽考慮的?”

    柳耀忠道:“秦總,我們廠的情況,你是知道的。我們原來就是搞塑料加工的,依托的是東屹搞出來的新材料。後來遇到一些經營困難,是你給我們指了一條明路,讓我們搞車用高分子材料,然後授權給企業去生產,收取專利費用。這兩年,我們總共搞了十幾項發明,一年專利費的收入有三四百萬,日子過得還是很不錯的。”“這個情況我知道,周工搞研發的確是一把好手,他能夠舉一反三,搞出這十幾項技術,的確很不簡單。”秦海簡單地評論了一句,然後便等著柳耀忠說後麵的話了。

    對於東耀塑料廠。秦海沒有特別給予關照,隻是在一開始提供了一部分科研啟動資金,並且給周東屹提供了幾種高分子材料改性的思路。後續的發展都是由柳耀忠和周東屹自己做出來的。要說起來,周東屹是個挺不錯的技術高手,柳耀忠則頗有一些經營眼光,二人搭檔,讓一家頻臨倒閉的塑料廠又混得風生水起了。

    隨著經營狀況的好轉,柳耀忠、周東屹的手上有了一些資金,心思又開始活絡起來了。柳耀忠覺得。把技術授權給別人去進行生產,相當於讓出了一半的利潤。實在有些吃虧。這一段時間,他讓周東屹專注地開發出了幾項投資少、回報高的新技術,準備自己買設備搞生產了。因為東耀塑料廠有秦海一半的股份,這樣的事情他是肯定要與秦海商量一下的。

    柳耀忠繼續說道:“前兩年。我們主要是搞汽車材料,現在這一塊的市場已經有些飽和了,有些廠子看到了搞科研的利潤,自己也建了研究部門,不再需要我們的技術了。所以,我和東屹商量著,想把一部分精力放到生產上來,重新把塑料廠建起來,你看如何?”“我讚成。”秦海沒有繞彎子。直截了當地回答道,“隻是,你們打算搞多大的規模。要投入多少?”

    說到這個問題,柳耀忠就有些蔫了,這幾年廠子的經營不錯,但累積下來的資金也隻有六七百萬,而且其中還有一半是屬於秦海的。要搞一套小型的高分子材料生產設備,投入也得上千萬。雖然回報很豐厚,但誰知道秦海是否願意呢?

    “我們想搞一套年產500噸的小型聚氯乙烯設備。主要是做新品種的聚氯乙烯產品,初步算了一下,可能需要投入1200萬左右。”柳耀忠說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