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三百一十六章 地裏有青蛙(1/3)

    紅澤北郊,梅嶺。

    隆隆的機器聲打破了慣常的寂靜,一台台推土機在紅壤地上往返碾壓,履帶後麵留下一片一片的平地。打樁機吭吭哧哧地喘著粗氣,把一根根鋼筋樁子深深地砸進地基。若幹個水泥攪拌塔已經矗立起來,旁邊堆積著如小山一般的袋裝水泥。到處都是白灰灑成的標線,到處都是忙忙碌碌的工人,好一派沸騰的景象。

    與後世的建築工地相比,這裏的施工機械稍微少了一些,尤其是缺乏那種被稱為“中國鶴”的大型塔吊,但要論現場的規模,可一點都不遜色。

    在得到秦海有關興辦安河材料學院的正式申請之後,省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的審批手續,把梅嶺山中的這5000多畝土地都劃給了秦海,隻收取了一些象征性的使用費。對於省政府來說,材料學院能夠給安河省帶來的好處,遠比這5000畝土地的價值要大得多,在這個年代,能夠一下子拿出上億資金建設一所學院的人,數遍全國恐怕也隻有秦海一人了。

    秦海向省裏的幾家建築公司發出邀請,馬上就得到了積極的回應。由於國內整體經濟不太景氣,基建更是受到很大影響,材料學院這個工程,對於各大建築公司來說不啻於雪中送炭。幾大建築公司都抽出最精銳的工程隊,攜帶著各種建築機械來到了現場。在此前,秦海已經請省規劃設計院的專家們協助完成了整個學院的總體設計,建築公司一到位,馬上就各自劃出一塊,開始了緊張的施工。秦海當然不會一次性地把整個學院全部建好,他把建設工作分成了好幾期。第一期除了修築全學院圍牆和主要道路之外,剩下的隻是建設不到500畝範圍內的各種建築物,包括辦公樓、實驗樓、實驗車間、宿舍樓、鍋爐房、食堂等等,饒是如此,總投資也奔著六七千萬的規模了。

    秦海對幾家建築公司的老總提出的要求,就是保質、保量、保時,要求他們在不降低質量的前提下,務必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建設任務,以便材料學院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運作起來。

    在這段時間裏,各地那些受到秦海邀請的材料專家們已經陸續開始向單位辦理離職手續了。既然去意已萌。他們也就不再耽擱,畢竟秦海答應了他們高額的薪水,早到一天。就早一點領到錢,這樣的事情有誰願意去等待呢。

    在被劃給秦海的土地中,包含著一所青年幹部學院,有一幢辦公樓、兩幢教學樓,還有十幾幢學生宿舍和教工宿舍,食堂、圖書館、浴室等等一應俱全。在辦理完移交手續之後。青年幹部學院的師生就全部遷走了。空出來的地方,正好讓秦海能夠接納那些匆匆趕來的學者們。“孫老師。您來了!歡迎歡迎啊!”

    看到從大轎車上下來的孫玉智一家,秦海趕緊迎上前去。伸手要幫孫玉智接行李。

    孫玉智哪好意思讓秦海幫忙,他抓著行李不肯放手,嘴裏連聲說著:“不重不重。我自己能拿。”

    “孫老師,您把行李給我吧……”黑子帶著幾個青工湊了上來,你一件我一件,便把孫玉智一家人的行李都接了過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