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二百八十五章 有肉吃就是硬道理(1/3)

    剛打發走項紀勇,隨即蕭東平、苗福男、喻詠平等中層幹部也三三兩兩的結伴前來了。 這一整天時間,寧中英的辦公室幾乎就沒有空閑過,來來去去的全都是來打聽消息的幹部和職工。

    大家手裏的鐵飯碗端得舒舒服服的,突然間宣布要進行改製,換了一個私人老板,這事擱在誰身上也淡定不了。青鋒廠所有的人都知道秦海是寧中英的心腹,甚至於寧中英的兒子寧默就是秦海做生意的合夥人之一。現在廠子要賣給秦海,大家自然而然地就要到寧中英這裏來問個究竟了。

    寧中英在青鋒廠執政多年,對於廠裏大多數的人都非常了解。根據每個前來打聽消息的職工的具體情況,寧中英都有一套針對性的說辭,能夠讓對方從惴惴不安變成歡欣鼓舞。

    其實歸納起來,大家最擔心的不外乎兩件事,一是保障,二是前途。

    關於保障,寧中英和秦海商量過了,決定改製之後將會保留青鋒廠原有的全部職工,國企原有的各種保障措施隻增不減,讓所有人沒有任何的後顧之憂。

    關於前途,寧中英告訴大家,改製後的青鋒廠業務規模會比現在高出數十、數百倍,廠子將會擴建,人員將會增加,職工的工資、福利會在現有基礎上先翻上一番,然後再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廠子的績效不斷提升。

    用最通俗的話說,那就是大家的鐵飯碗非但不會被砸爛,而且碗裏裝的肉會比過去多得多。

    有了寧中英的這個承諾,絕大多數的職工都安定下來了。大家每天辛苦工作圖的是什麽,不就是能混到肉吃嗎?什麽國企不國企的,有肉吃才是硬道理。且不說其他那些經營困難的廠子。就是青鋒廠自己,在前些年韋寶林當廠長的時候,大家的生活也是過得緊緊巴巴的,這樣的國企身份有什麽價值?

    秦海是個能夠創造奇跡的人。這一點大家早就見識過了。現在他帶著大筆的出口訂單回來了。所有的人都相信,這一回他創造的奇跡會比過去要大得多。至於說私人兼並青鋒廠。與前些年韋寶林承包又有什麽區別?工廠還是這個工廠,工人還是這些工人,再說,國家不還保留著5%的股份嗎。這些股份不就是用來給大家提供保障的?

    青鋒廠的改製以出人意料的平穩和高速完成了。與此同時,秦海通過陳鴻程在國外采購的大批數控機床、鍛壓設備、電焊設備以及部分國內無法提供的原材料等也陸續到位。

    進口這些設備和原材料,動用的是秦海在聖保羅收取的熱噴塗機訂金,這筆外匯從農業部農機展團的臨時賬戶轉到安河省經委的賬戶,又經楊亦赫大筆親批,劃歸秦海自由使用。楊亦赫清楚,要想完成幾億美元的訂單。從國外進口一些設備和原材料是必不可少的,現在動用一些外匯,是為了日後賺取更多的外匯,這筆賬他算得非常清楚。

    設備到位了。廠房自然也需要擴建。平苑縣積極配合,把青鋒廠旁邊的一片農田以及一家已經瀕臨破產的電石廠的廠區都劃撥給了青鋒廠,用於新建車間。秦海財大氣粗,一口氣就啟動了四個車間、一幢辦公樓和五幢宿舍樓的建設。在全國上下建築材料都極度短缺的條件下,秦海手裏的鋼材和水泥卻是源源不斷,建設速度自然就是日新月異,各種建築物幾乎可以稱為拔地而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