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二百三十七章 難怪會有這樣的底氣(1/3)

    秦海的預測還是有一點差錯的,當楊新宇以一種委婉的方式警告各城市拒絕合作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時,王鬆安等人並非毫不猶豫地拒絕,而是在沉默良久並且進行了會場下的磋商之後,才做出了拒絕的回答。老實說,對於楊新宇的這番警告,他們並沒有等閑視之,隻是在權衡了雙方的力量對比之後,他們認為楊新宇的警告很可能是假的。

    “以後再不和我們合作,可能嗎?”王鬆安在私下裏對其他幾位負責人嘀咕道。

    “嚇唬人?”張諍的判斷是這樣的,“不和咱們合作,他還能和誰合作呢?”

    呂康定是與楊新宇打過交道的人,他沉吟著分析道:“以楊的身份,輕易不太可能這樣做。可是從他的性格來說,說出口的話,往往就是算數的,很少會放空炮,莫非他真的有什麽倚仗?”

    “除非他從國外進口這些材料。”張諍自信地說道,“我想不出國內還有誰能夠接這些業務。”

    “說不定咱們漏算了誰呢……”熊達皺著眉頭思索道。

    “不管怎麽樣,咱們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必須得硬著頭皮頂下去。”王鬆安道,“總不能被他一句話就嚇回去了?”

    “是啊,硬著頭皮上。”張諍附和道。

    就這樣,幾個城市先後表了態:我們非常理解國產化辦的意圖,但我們也有實際困難,所以那啥……實難從命。至於說如果這一次拒絕合作,未來就沒有合作的機會,我們是非常怕怕的,但是哈哈哈,我們還是希望楊主任有朝一日能夠收回成命。要不,你還能指望誰呢?

    “這是大家共同的意見了嗎?”楊新宇麵對著眾人,臉色冷峻地問道。

    “我們討論了一下,的確是有一些共同的困難。”王鬆安代替眾人答道。

    “你們下屬的企業,也是這樣的意見?”楊新宇又問道。

    “我們反映的就是企業的意見,其實我們政府方麵一直是做企業的說服工作的。”呂康定這樣答道。

    楊新宇沉默了幾分鍾。說道:“既然是這樣,那我們也無法勉強大家了。合作嘛,不能靠強迫命令,還是要大家心情舒暢,合作起來才更愉快。不過,我有幾句話想跟大家說一說。”

    “請楊主任指示。”眾人一齊說道。

    楊新宇擺了擺手,臉色卻依然嚴肅,他說道:“大家是做地方工作的,我是在部委做工作的。無論是在中央還是地方,大家的工作方法都是一樣,都應當有些遠見,而不是局限於眼前。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當前,國內化工材料供應十分緊張,材料價格不斷攀升,大家的日子都很好過。但這樣的形勢不是用來讓大家高枕無憂的。而是給了大家一個機會,一個進行產業升級的機會。大家應當借這個時機。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更新設備,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從而使自己能夠在未來不利的環境中利於不敗之地。

    當前這種化工材料供過於求的局麵不會永遠維持下去,根據一部分專家的預測,最早在1992年前後。就可能會出現供求形勢的逆轉。如果大家不能在這之前完成產品的更新,等到國內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麵時,企業就會非常被動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