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二百二十三章 單位算個屁(1/3)

    “像於工這樣的人才,我們可以考慮給到600元的月薪。”喻海濤慢悠悠地拋出了自己的底牌。

    “600元!”於利鴻一下子就愣住了。不單是他,女兒於小娟原本正在用小勺優雅地舀著蘑菇湯喝,聽到此言,小勺頓時停在半空中,怎麽也無法塞進嘴裏去了。

    現場一片安靜。

    在討論如何從各單位挖人才的時候,秦海和他的屬下們都想到了高薪這樣一個大殺器。但對於什麽樣的薪金標準才算高薪,各人的認識卻是不同的。

    在夏揚傑看來,一個月能夠多拿50元錢,就應當是一件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了。君不見單位上調工資的時候,為了十幾塊錢一級的工資,同事之間都可能老拳相見,多年的朋友都會反目為仇。如果一下子漲上去50塊錢,何愁這些人不會欣然前來投奔呢?

    但秦海的想法卻比夏揚傑要更現實得多,他知道,讓這些技術人員離開原單位到海傑公司來工作,與在原單位裏調動一個部門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停薪留職從字麵上看的確給離職人員留出了一條退路,但事實上,你出來之後再退回去,身份就完全不同了。你會發現過去的位子已經被人占據,領導和同事對你的看法也會改變,你的身上會永遠都烙著一個“攀高枝”的印記。

    正因為有這樣的顧慮,僅僅比原來的工資高出一點點,根本不足以讓這些有能力的技術人員毅然離開原來的單位。先賢說過,50%的利潤能夠讓人鋌而走險,100%的利潤能夠讓人踐踏法律。要吸引這些習慣了國有企業旱澇保收生活的人們脫離體製,非得有讓他們完全無法拒絕的高額收益才行。

    根據秦海的這一思想,海傑公司最終確定了招聘人才的基本薪金標準:具有創新能力、能夠獨當一麵的學術帶頭人,月薪600元起;學術功底紮實、實踐經驗豐富的資深研究人員,月薪400元起;具有培養潛力和良好合作精神的年輕技術人員,月薪200元起。在此之外。如果遇到特別傑出的人才,還可以破格給予更高的薪水,做到上不封頂。

    於利鴻是個60年代初的大學畢業生,工作之後也一直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專業。在許多方麵有獨到的見解,正符合能夠獨當一麵的標準,夏揚傑當麵對他進行考校之後,向喻海濤傳達了這樣的信息,於是喻海濤也就毫不猶豫地說出了自己的報價。

    “於叔叔,你怎麽不說話呀?”彭婷婷看著呆若木雞的於家父女,忍不住發話了。在她看來,600元的月薪是一個人無論如何也不會拒絕的,至於說什麽國營單位的保障之類,在她這樣的年輕人心目中根本就沒什麽概念。

    在她讀高中的時候。班上大多數同學的父母都是所謂“單位”上的職工,隻有少數幾個人家裏是幹個體戶的。開家長會的時候,那幾個幹個體戶的家長都覺得在其他家長麵前很沒有麵子,但在學生之中,卻正好相反。是那些“單位”職工家的孩子羨慕個體戶家裏的孩子。原因很簡單,這些孩子穿得好、吃得好,用的文具盒都是那種海綿皮帶磁鐵的高檔貨。相比這種物質上的優越,“單位”算個屁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