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一百六十章 新的合作(1/3)

    現場會足足開了三天時間,後麵的兩天不再是開大會,而是各個參會單位分頭進行商議,確定各項合作事宜。楊亦赫和蘇成英當然沒時間留在這裏關注這些小事,隻留下了楊新宇、柴培德等人處理後續的事務。

    現場會上形成的第一個成果,就是正式建立了北溪市汽車配件國產化產業基地,由北溪市政府直接管理,原來與青鋒廠進行生產協作的幾十家企業共同參與。作為基地企業,各家廠子的責權利關係更為明確,青鋒廠作為龍頭企業起到主導整個基地發展的作用,各家協作企業也擁有了一定的發言權,可以通過合理渠道表達自己的訴求。

    楊新宇向基地企業作出承諾,未來將把更多的配件交給北溪市生產,並與北溪市建立起更為穩定的上下遊關係,同時為北溪企業提供技術、資金等方麵的支持。北溪市的企業則推舉寧中英作為代表,向浦桑汽車國產化辦公室表明決心,力爭承擔更多的配件國產化工作。

    作為汽車配件基地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原來隸屬於青鋒農機廠的材料實驗室被獨立出來,成立了北溪市汽車配件材料及工藝研究所,這可以算是現場會上的第二個成果。

    在此前,青鋒廠的材料實驗室解決了青鋒廠所承擔的37種汽車配件的材料工藝問題,這其中主要得益於秦海所擁有的超前知識。然而,當北溪市希望承擔更多的汽車配件生產任務時,新出現的工藝問題已經超出了秦海的知識範圍,畢竟秦海不是全才,不可能什麽樣的技術都了然於心。

    在這種情況下,材料實驗室獨立出來,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成立材料研究所之後,北溪市的各家企業可以聯合出資,支持研究所開展材料工藝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則可用於各家企業的生產。這樣做,可以分散材料研究可能存在的風險,有助於打破青鋒廠一枝獨秀的格局,促進全市企業的共同發展。

    新成立的材料研究所采取股份製的方式。青鋒廠以此前的投入和所擁有的技術入股,占到了其中的45%;安河工學院作為技術的提供單位,也獲得了20%的股權;餘下的股份由各家企業認購,按出資額度進行分配。

    在這其中,出現了一件尷尬的事情,那就是對材料實驗室貢獻最大的秦海,最終卻什麽也沒有得到。被聘請擔任研究所總工程師的李林廣心裏明白,實驗室前期取得的成果,大部分都來自於秦海的真知灼見,否則大家還不知道要在黑暗中摸索多久。但關鍵問題在於。中國根本就沒有對知識進行估價的傳統,如果要把秦海那些思想折算成股份,一來是根本無法計算,二來則是無法說服相關的官員。

    對於這個問題,秦海隻是抱以無所謂的一笑。他貢獻的這些思想,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價值連城,但在後世則是非常普通的一些知識。看到自己的想法能夠讓青鋒廠乃至北溪市取得收益,秦海已經知足了,他期待的舞台比北溪市要大得多,區區一家研究所,還真沒被他看在眼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