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六十六章 必須百分之百達標(1/3)

    早在60年代初,浦江汽車廠就通過仿造前蘇聯的伏爾加轎車,開發出了浦江牌轎車。在長達20年的曆程中,浦江轎車共計生產了4萬輛,裝備了許多政府機關和大企業,成為官員們身份的象征。

    70年代末,中國重新打開國門,高層官員密集出訪歐美日等國,看著國外大街上琳琅滿目的新型轎車,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尤其是中央領導人在日本豐田工廠參觀的時候,聽說豐田公司一天的轎車產量就相當於浦江汽車廠兩年的產量,震驚無語,回國之後便指示開展轎車行業的中外合資改造。

    作為國內最主要的轎車生產企業,浦江汽車廠自然而然地被選擇為第一家與國外合資的對象。在經過審慎考慮之後,浦江汽車廠找到了德國狼堡公司,商議成立合資企業,引進狼堡公司的技術與車型,在中國進行生產和銷售。

    一開始,狼堡公司對於與中國的合作抱有很強的信心,派出了一個龐大的技術和管理團隊前往中國,考察合資對象的生產實力。走進浦江汽車廠的生產車間時,德國人全都驚呆了,他們發現,在這家汽車廠裏,找不到自動生產線,代之使用的是長凳、手工葫蘆吊和橡皮錘。

    現代化大生產所需要的標準化管理體係,在這裏根本就不見蹤影,同一個型號的螺絲生產出來之後,居然不能通用,工人們在裝配螺絲的時候,不得不用銼刀再進行修整,有些螺杆則隻能用鐵錘砸進尺寸不足的裝配孔裏去。

    “狼堡公司與中國人的合作項目,就像在一個破敗、無援的孤島上生產轎車,將是失敗的實驗”,這是當時一家德國媒體對於浦桑項目的斷言。

    合資項目在艱難的背景下啟動,浦江廠的工人們一點一滴地學習著汽車裝配技術,同時也在學習著現代化大生產的理念。進口配件進行國內組裝的一期項目順利結束,中方向德方提出要求,適時啟動浦桑的國產化進程。

    狼堡的工程師們拿出了浦桑汽車的全套技術資料,對每一個配件都提出了精確的要求。中德雙方的技術人員對老款浦江汽車的配件進行全麵梳理之後,得出一個結論,中方隻能提供四種配件:輪胎、喇叭、天線、標牌,總價值占汽車價值的2.7%。

    “麵向全國征集配套企業,集全國之力,實現浦桑汽車的國產化!”浦江市政府做出了一個大氣的決定。

    就這樣,由機械部與浦江市政府聯合成立了一個浦桑汽車國有化辦公室,開始麵向全國進行汽車配件的招標。浦江市政府承諾,對於中標的企業,可以給予免稅、提供貸款等一係列扶持政策,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三年之內,使浦桑汽車的國產化率提高到70%以上。

    在當時的中國,倒也不是完全沒有達到一定技術水平的企業,但這些企業一部分隸屬於軍方,本身就有繁重的生產任務;另一部分企業也都有自己的配套生產任務,不值得專門為浦桑汽車另外開辟出一套生產係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