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四十六章 死心眼的秦海(1/3)

    青鋒廠平地起波瀾,老廠長寧中英高調複出,把新廠長韋寶林打了個落花流水,而這一切,遠在紅澤的秦海是一無所知的。

    自從加入解決導彈尾翼材料缺陷的攻關小組之後,秦海就陷入了與各位專家的唇槍舌劍之中,更確切地說,是秦海在不斷地對各位專家進行質疑、打擊、科普、洗腦。

    以陳賀千為首的這個專家組,雖然還不能算是國內絕對頂尖的團隊,但也是精英薈萃,牛人眾多。這些人的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都非常豐富,所缺的隻是視野與預見。而正是視野與預見的欠缺,使得他們在這項技術難題麵前一籌莫展。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這些專家無能,有些東西本身是受到曆史局限的。對於前一項來說,原因在於國內封閉多時,雖然時下已經開始打開國門,但學術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夠。有些老專家的英語水平達不到要求,用於采購國外刊物的經費也欠缺,所以接觸國外學術前沿的機會很少。再加上國外對於一些尖端的技術存著保密之心,這就更妨礙了中外之間的學術交流。

    而至於後一項,那就隻能是秦海一個人的專利了,畢竟穿越這種事情,不是誰都能遇上的。有些後世才出現的材料理論和觀念,超前十幾二十年提出來就是駭人聽聞的東西了。

    秦海不敢把自己所知道的東西暴露得太多,但又不忍心看著一幹專家在一層窗戶紙麵前轉來轉去,就是差這麽臨門一腳。他精心地斟酌著自己說話的內容,提示專家們各種解決問題的思路。有許多地方,秦海都是借著學術刊物上一麟半爪的提示進行發揮,把那些別人根本沒有吃透的東西介紹出來,讓對方豁然開朗。

    在最初的兩天,專家們對於這個年方18,而且還是技校畢業的小年輕充滿了不屑,對他說的所有內容都想方設法地進行批駁。但批了兩天之後,大家漸漸感覺到,這個小年輕的見識遠非大家預想的那樣淺薄,他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論,其實背後都隱藏著深意,稍一琢磨就能讓人在某個方麵產生出無數的新想法。

    有了這種認識之後,專家們對秦海生出了崇敬之意,說話的語氣越來越和緩,對待秦海的態度也越來越謙恭。到最後,發展成秦海每提出一個概念,大家的第一反應不再是帶著輕視之意去找毛病,而是趕緊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然後自己偷偷地找個地方去認真研讀。

    陳賀千是最早接受秦海的,也正是因為他的堅持,秦海才能夠進入這樣一個高層次的團隊。見到秦海大殺八方,把專家教授們都震服了,陳賀千也非常高興。

    這一天傍晚,吃過晚飯之後,陳賀千把秦海叫到基地的大操場上,一邊繞著圈子散步消食,一邊對秦海說道:“小秦啊,由於你的加入,我們的研究工作進展神速,關鍵技術的解決指日可待啊。”

    秦海經過幾天的接觸,對於整個項目的認識已經遠在陳賀千之上。陳賀千他們正在攻克的這個難關,在後世已經是不複存在的。秦海非常清楚解決問題的完整思路,也知道經過自己的點撥,現在整個團隊正行進在正確的道路上。如果需要的話,他現在就可以把即將出現的突破提前說出來,讓大家直奔目標而去。不過,他也知道這樣做太過驚世駭俗了,還是留一點事情給別人去做更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