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活在靖難

第23章 閱兵(1/4)

    1383年,正月。

    應天府,南京,皇宮。

    乾清宮內,朱元璋展開了一場家宴。

    說是家宴,但這裏麵卻有一百多人,誰讓咱老朱能生,光兒子就有20多個,加上自己的兒媳還有女兒女婿,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這可不就輕輕鬆鬆突破了一百人了嗎?

    不過能與朱元璋坐一桌的除了太子,剩下的都是成年並已經就藩的幾個兒子,其中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三人的地位僅次於太子朱標。

    再其次就是周王朱橚、齊王朱榑、楚王朱楨。

    光祿寺的夥食一向都隻能說是一般,明代沒有禦膳房,宮裏活人的夥食歸光祿寺負責,光祿寺要為整個皇宮上上下下提供飲食,所以這大鍋飯隻能說一般。

    不過朱元璋倒是不嫌棄,因為他是皇帝,至少比那些宮女太監吃的好,加之他平民出身,所以對飲食也沒什麽太大講究,或許在朱元璋看來,光祿寺的夥食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書香世家向來講究食不言寢不語,但朱元璋是誰?誰和你講那麽多規矩,老子是書香世家嗎?

    於是宴會上基本上都是朱元璋在訓幾個兒子,告誡他們要善待百姓,在封地要關心生產,不要做個宋朝一樣的廢物王爺。

    幾個兒子也隻能恭恭敬敬地聽著。

    偶爾朱元璋還會讓他們幾個做兒子的講講在封地遇到的事,幾個兒子也是挑好的講,把朱元璋哄得哈哈大笑。

    吃完飯,朱元璋先行一步去了偏殿,總得給兒子們一點空間對不對,加深一下他們之間的兄弟情,自己在那兒,自己的這些兒子一個都放不開,朱元璋長歎一聲,這也是身為皇帝沒有辦法的事,前半生在打仗,後半生還要處理政務。

    朱元璋走後,宴會上的氛圍熱鬧了許多,至少那些王子,郡主們也敢到處跑跑看看了,不至於再被自己的娘親要求規規矩矩地坐在位置上不能亂跑。

    朱棣他們那一桌氛圍也是很熱烈,雖然眾人都有些小心思,但對朱標的尊敬還是在的,朱標也是個好說話的,其餘幾王在朱標麵前還是能比較放得開。

    正當朱棣想給自家大哥朱標敬酒時,一個六歲多大的小男孩跑了過來。

    “你就是四叔朱棣嗎?”,小男孩虎頭虎腦地問到。

    還沒等朱棣說話,大哥朱標倒是站起來嗬斥道:“允炆,怎可直呼你四叔的大名!”

    這時在一旁的太子妃呂氏趕緊走了過來,做勢打了打朱允炆的嘴巴,罵道:“你這孩子怎麽這麽沒有禮貌。”

    朱棣笑著抱過委屈巴巴的朱允炆,一邊安慰,一邊笑著對呂氏說道:“大嫂不必如此苛責允炆,他還是個小孩子。”

    呂氏也是笑道:“還是四弟通情達理。”

    朱棣逗弄了一會朱允炆,便把他還給了呂氏,而後對著大哥朱標說道:“允炆倒是個好的,見到我們這些叔叔卻也是不認生啊。”

    哪個作父母的不喜歡別人誇自己的孩子,朱標謙虛地笑道:“允炆這孩子今日也許是見到你們這些作叔叔的過於高興忘了禮數了,我代允炆向你們賠罪。”,說著便端起酒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