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過去當特工

第68章 特派員(1/2)

    江陰,簡稱澄,因地處“大江之陰”而得名。江陰位於中華民國華東,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東接張家港,南臨無錫,西連常州,北對靖江。江陰地處江尾海頭、長江咽喉,曆代為江防要塞,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和江河湖海聯運換裝的然良港。

    江陰要塞,由長江邊的君山、黃山、肖山、長山組成,控製著僅有1500米寬的江麵。

    江陰要塞共有東山、西山、黃山、肖山、鵝山等八個炮台,配各種口徑火炮門。在今年年初,軍政部兵工署向要塞運送了兩種現代化新型火炮,這兩種火炮在後來的江陰保衛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首先是8門德製88毫米高平兩用半自動火炮,彈藥和觀測、通訊器材齊全,四門裝在東山,四門裝在肖山。此炮射高為6000米,射遠為9000米,平射時最大射程為14500米。還有就是4門150毫米加農炮,裝在西山,為丙一台,彈藥和觀測、通訊器材齊全,彈重為50公斤,彈型尖銳,彈種有穿甲、爆炸兩種,最大射程為000米。

    來到了江陰,曹寧開著車在江陰城轉了一圈。看到許多的舊跡,不禁往事如煙。

    前世的197年11月8日,日軍的第1師團以6旅團作為右翼隊從江陰要塞東麵發起攻擊,以第10旅團作為左翼隊從江陰城南麵發起攻擊。配屬作戰的日軍重炮兵部隊向江陰城轟擊,掩護步兵進攻。

    國軍丙一、黃山要塞炮兵立即還擊,日軍炮兵見絲毫占不到便宜,便將陣地移出國軍要塞炮兵的射程範圍,主要向國軍步兵陣地射擊。

    日軍左翼隊步兵第65聯隊在南閘鎮與國軍11師展開激戰,戰至下午,第104聯隊也從青陽鎮趕到投入戰鬥,以一個大隊向江陰以西的夏港鎮迂回。

    兵力劣勢的國軍很快就支撐不住,戰至18時,南閘鎮被日軍攻占。入夜後,第11師發起反擊,經過激烈爭奪,將南閘鎮收複。

    日軍右翼隊方麵,第6旅團以第58聯隊向花山鎮和花山高地猛攻,但國軍在花山築有堅固的永久工事,58聯隊在此發起三次衝鋒都未能得手,碰了一鼻子灰的的荻洲立兵被迫將預備隊第116聯隊投入戰鬥。

    11月9日,日軍的援軍集成騎兵隊至江陰東方,協同第1師團進攻。步兵第104聯隊於淩晨繼續向左迂回,5時左右遭到南閘鎮國軍11師猛烈側射,被迫停止於原地。

    為了拔除這一江陰以南的重要據點,104聯隊一齊向南閘鎮進攻。日軍重炮兵以8門十四式100毫米加農炮、8門八九式150毫米加農炮猛轟南閘鎮國軍陣地。激戰至傍晚,第11師在日軍炮兵轟擊下損失慘重,被迫放棄南閘鎮,向北占領板橋鎮第二線陣地。

    1月1日,江陰要塞的戰鬥進入白熱化階段,激戰達於極點。日軍第104聯隊在山炮和聯隊炮協同下,於拂曉完全占領板橋鎮,隨後準備向江陰南門外防線進攻。

    上午9時,日軍以1門40毫米榴彈炮、8門八九式150毫米加農炮、4門三八式150毫米榴彈炮、6門九四式75毫米山炮組成的強大炮群向江陰南門附近城牆長時間猛烈轟擊,但卻無法破壞堅固的江陰城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