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氏水滸

第三章 鄆城括田(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夏啟立國,廢禪讓,世襲為君。

    華夏開始了父死子繼的傳承方式,曆朝統治者為了名正言順,又和老天結了親戚,給自己整出了個威風八麵的稱呼——真龍天子。天子的後人自然便是龍子龍孫,這樣父死子繼便順當多了。

    為了維護朝廷的權威,有幾朝甚至製定了“民告官,徙三千裏”的律法,以震懾“刁民”。

    百姓經曆無數血的教訓之後,不得不承認一個無情的現實。自己不過是一群被朝廷圈養的羔羊而已,官員則是朝廷選拔的牧人,所以有些官名直接點便叫牧。牧人隻要不大肆掃蕩羊群,動搖朝廷根基,偶爾剪剪羊毛、殺隻羊,朝廷一般都會睜隻眼閉隻眼的。

    民不與官鬥,也漸漸成了百姓大多數時候的選擇。

    晁蓋雖然悍勇,但不到絕境,也不敢與朝廷爭鬥。一家之主都接受了這個現實,下人們自然更不敢生事。加上晁家家底殷實,沒了土地也可再置其他產業,莊上奴仆倒不用擔心會被遣散,因此晁家莊內倒是波瀾不驚。

    東溪村土地都是晁家的,村中百姓都是佃戶,土地主人變化對他們影響倒是不大,因此村中倒也太平。

    附近有些土地分散的村子,因為括田卻是幾乎曰曰械鬥,誰也不願交出得來不易的地契,各村保正最後隻能請縣衙派捕快來鎮壓護田農民。

    晁勇雖然有心讓梁山大業提前,但晁蓋在家裏素來說一不二,現在還沒到他當家作主的時候,也隻能等時機了。

    反倒是村中百姓感念晁蓋這些年的恩惠,替晁家遭此無妄之災憤憤不平之餘,也為自己擔憂不已,隻能祈禱朝廷括了田地後,不會加重租子。

    沒幾曰,縣裏限定的曰子便到了,晁勇也以長見識為由,隨著晁蓋往縣裏來交差。

    東溪村離縣城不過幾裏,二人也不騎馬。步行出的村子,剛剛上的官道,便聽身後有人喊道:“晁保正稍等。”

    晁勇回過頭來,隻見官道另一邊的小徑正行來一乘四人轎子,裏麵坐的卻是西溪村保正王仁。這王仁身材肥胖,饒是抬轎子的四個農漢身材結實,雖隻初春,此時也都滿臉大汗。

    由於天熱,轎簾早被高高別在轎頂,斜倚在轎中的王仁還使勁搖著一把描金紙扇。見晁家父子停下腳步,忙令轎夫加緊腳步趕了上來。

    身材肥胖,滿臉堆笑的王仁,真有幾分形似笑口常開的彌勒佛。不過這王仁卻是笑裏藏刀,有名的笑麵虎,吃人不吐骨頭的角色。

    西溪村王家世代地主,家業也不比晁蓋差,兩村數代以來,因為爭搶水源,可沒少動武行。武鬥自然少不了傷亡,因此兩村村民有不少都是祖上便有仇怨的人,數代以來兩村從未通過婚。

    雖然晁王兩家很少有人親身上陣,參與打鬥,但水源關係著土地的收成。在商業還不發達的鄉下,土地便是地主們財富的重要來源,因此晁王兩家也是頗有不和。隻是彼此都是鄉裏豪紳,不能像莊稼漢般見麵就練鬥雞眼的。

    直到晁蓋長大,東溪村才在武力上徹底壓倒西溪村,結束了兩村的武鬥。但東溪村卻也沒占得什麽便宜,反而還吃了些小虧。

    原來這代王家家主王仁也不是省油的燈,雖然不通拳腳,心中卻有些計算,又善阿諛奉承,重金交結了縣令,請縣令給兩村劃出了各自的水源,若不是礙著晁蓋莊上多有江湖亡命之徒,東溪村少不得吃個大虧。一麵縣令出頭,一麵為了鄉間平靜,晁蓋也就吃點小虧分出了水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