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畜牧漁業並舉(精裝)

古代獸醫 3.(2/3)

    《新刻注釋馬牛駝經大全集》是對《元亨療馬集附牛駝經》的注釋本,簡稱《大全集》。縱觀兩書全貌,可以看出,《大全集》是作者結合50餘年醫療實踐,對《元亨集》進行大量刪改、補充。綜合了以前丁序、許序等版本的內容,又增列、貫注了《黃帝內經》、《通元論》、《淵源塞要》、《療驥全書》、《安驥全集》等內容,從而在深度和廣度上發展了《元亨集》,反映了清代獸醫學發展概貌。

    清乾隆朝太仆寺正卿李南暉編寫的《活獸慈舟》以黃牛、水牛病為核心,且選編了馬病篇、豬病篇、羊病篇、狗病篇、貓病篇。

    清代嘉慶初年,著名中獸醫傅述風於1800年編著的《養耕集》問 世,對牛體針灸術有進一步的補充和發展。全書著重記載了作者數十載的實際診療經驗,並繼承和發揚了中獸醫的傳統思想和方法,不論在理論上或在臨床經驗上均有獨到見解,對當時及後世獸醫學發展都產生了較大影響。

    《養耕集》分上下兩集,上集講針法,下集備錄方藥。針不能到者,以藥到除病;藥不能及者,以針治病;針藥兼施,相得益彰。

    《養耕集》上集中對牛體針灸穴位圖作了修正和補充,並分述40多個穴位的正確位置、入針深淺和手法,以及各穴主治的病症。

    還分別論述了吊黃法、破牛黃法、火針法、燙針法、透火針法、皮風發表針法、出血針法、咳嗽針法、失中腕針法、治拓腮黃針法等20餘種對應的特殊針灸方法。

    在此書問世前,我國僅有一幅“牛體穴位名圖”,缺乏文字敘

    述,本書填補了這個空白,使牛體針灸學形成一完整體係。

    《養耕集》下集列病症98種和各症的方藥治法。方中常選用幾味當地的草藥,並根據鄱陽湖地區氣候變化開列四季藥物統治的處方。

    在《養耕集》之後,《牛醫金鑒》、《抱犢集》、《牛經備要醫方》、《大武經》、《牛馬捷經歌》等方書相繼出現。隨著當時養豬業發展的需要,《豬經大全》也編成刊行。

    至此,我國中獸醫的醫療對象已擴展到各種家畜和家禽。中獸醫學的特有理法方藥體係

    和辨證施治原則且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和發展,並形成了我國古代完整的中獸醫學術體係。

    明清時期,除了編著刊行許多中獸醫學著作以外,在中獸醫方劑學、傳統獸醫針灸學等方麵也頗有建樹。

    中獸醫方劑學在明清兩代發展到了高峰。乾隆以後,中獸醫診療對象由馬轉向牛,以治療馬病為主的馬劑方書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以治療牛病為對象的療牛方劑書的大量湧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