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絕代通寶古幣(精裝)

鑄行通寶錢 3.(2/3)

    遼代物價甚低,貨幣使用量不多。遼世宗耶律阮時,上京還處在交易無錢而用布的狀態。各地都用不同貨幣,如聖宗以前所鑄的遼錢極少,遼聖宗耶律隆緒之後稍微多了一些,但在流通貨幣中,所占數量仍甚少,不及2%。主要的是宋錢,其次是唐及五代及其他朝代的錢。

    在對外交易方麵,遼主要與宋和西夏等通過邊境上進行互補性的交易。遼錢一般實行五等錢製,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遼代的通寶錢主要有天讚通寶、天顯通寶、保寧通寶、重熙通寶和清寧通寶。

    天讚通寶現存一枚在上海博物館,錢重3.5克,文字清晰,品相極佳,為遼錢中難得一見的珍品。其中“通”字“之”部不帶點捺,向上撩揚,有行草書的意味,錢幣界稱之為“虎尾通”。

    “天顯通寶”4個字隸書,光背無文。徑2.4厘米,重約2.7克。此錢製作工整,文字自然,古樸可愛。

    應曆通寶錢文粗糙,製式為小平,徑2.35厘米,現存世僅有數枚。“應曆通寶”4個字楷、隸相雜,文字樸茂,單點通。

    其中“曆”字省略廠部的左筆,借用內穿右廓,與“天祿通寶”的書法特征如出一轍,明顯見遼錢風韻。被列為“中國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保寧通寶存世量極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寬緣、細緣、狹穿、廣穿、背月紋等區別。其錢文書體隸,渾厚樸拙,古意盎然,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可謂影響了整個遼代錢風,是遼錢中的稀見品之一。“中國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重熙通寶”4個字隸書,光背無文。徑2.4厘米,重2.7克至3.4克。重熙錢傳世稍豐,而且不斷有小批量出土,已見版式較多,錢文

    有大字、小字之別。重熙通寶的鑄行是遼錢史上一座分水嶺:重熙前出錢甚少,此後遼錢便逐代豐富起來。

    “清寧通寶”為楷書,唯“寶”字尚留隸韻,光背無文。此錢有大樣小樣之分,大樣筆畫質樸,小樣4個字清奇,“寧”字寶蓋下從“下”而不從“心”,“通”字“甬”頭為“丷”,製作也較粗疏。徑2.2厘米至2.4厘米,重2.7克至3.4克。此錢傳世較多,曆年均有出土。

    金代早期使用舊有的宋、遼錢幣,直至金、宋間第二次議和後,戰爭暫告結束,才發行自己的貨幣。

    金鑄行銅錢始於金海陵王完顏亮時,鑄行正隆通寶小平錢,其中有一種俗稱“五筆”正隆元寶錢較少見,錢徑2.5厘米,重6.7克。

    金代大定通寶錢,有小平、折二兩種幣值,小平錢除光背外,另有背“申”、“酉”字紀年,版別較多;折二大定通寶錢較少見,錢徑

    2.8厘米,重9克。

    金代泰和通寶真書錢,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共4等幣值,均罕見。此間還鑄行泰和重寶折三、折十篆書錢,折三錢直徑3.1厘米,重8.4克,折十錢直徑4.5厘米,重16.1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