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豐富金融形態(精裝)

當鋪質庫 6.(1/2)

    當鋪質庫 6.

    元代當鋪業繁榮

    我國當鋪業在經曆了唐、宋兩個重要的發展時期後,至元代,延續了唐宋以來官辦、僧辦和民辦模式,當鋪規模不斷擴大,行業特色日趨鮮明,呈現出蓬勃興旺之勢。從而催生了典當行業,標誌著我國典當業的成熟。

    在元代,我國典當業不僅從外表上出現了繁榮的局麵,而且在製度上日益走向成熟,出現了以往不曾有過的許多亮點。

    元代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重新疏浚了大運河,疏浚後的大運河從杭州直達大都。開辟了海運,海運從長江口的劉家港出發,經黃海、渤海抵

    元朝朝廷還在各地遍設驛站,橫跨歐亞的陸上絲綢之路也重新繁榮起來。這些都促使元代商業繼續發展,自然帶動了當鋪業的繁榮。元代的當鋪,基本沿用前代名稱,稱為“解庫”、“錢庫”,並由此派生出“解典庫”、“廣惠庫”、“周急庫”等。元代寺院的“質庫”活動十分活躍。元代《白話碑集錄》中就說道,當時的寺院當鋪就有40餘處。

    在《元典章》中的《禮部·僧道教門清規》中也記載:當時各地的僧人,財富很多,於是建製私人房產,用來開設當鋪。另外據記載,大護國仁王寺質貸出去的錢就多達26萬餘錠。

    至元末時期,僧辦當鋪急劇減少,逐漸退出曆史舞台,又因為經濟的蓬勃發展,大批商人加入當鋪行列,因此民辦當鋪十分興旺,並逐漸成為經營當鋪的主力軍。

    在民辦當鋪領域,元代的貴族、商人也大都熱衷於經營當鋪行業,皇帝還常常以當鋪作為對寺院和王公大臣的賞賜。這一時期,回鶻人在當鋪的經營活動中表現得相當活躍。

    窩闊台攻破金國後,一批西域商人到中原來做生意。這些人主要是回鶻人,他們的拿手好戲之一,常常是以當鋪的形式放貸。他們管這叫“羊羔利”。意思是:借出的本金好比母羊,下了羊羔,羊羔又長成新的母羊,如此子孫不斷。

    窩闊台時期,不少大臣上書要求為民解困。窩闊台采納了這些意見,下令凡是借了貸款的困難平民,都由官府代償,利息隻付到與本金相等為止。

    在有關元代官辦典當行的記載中,元世祖忽必烈曾以鈔五千錠為資本設立公典,稱“廣惠庫”,放貸收息。這說明在元代官辦典當機構也十分發達,朝廷是在繼續支持官辦典當業的發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