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繁榮貿易舉措(精裝)

內外商貿 4.(2/3)

    看,其時商品糧除供給城市居民直接消費外,還有很大一部分用來釀酒,進而使之轉化為飲料類型商品。據記載,元代中原糧食由釀酒之途轉化為商品的量實在是驚人的。

    在元代,竹木業、菜園果園業、紡織業以及與紡織業相關的染料作物種植業中的商品生產均有長足發

    展。茶葉種植業、桑棉種植業的商品生產也引人矚目。至於景德鎮瓷器、鬆江棉布、杭州絲織品、福建荔枝生產的商品化更為突出,名播中外。

    從上述情況中可以隱約窺見,元代商品生產在某些方麵相當發達。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交換的發展,也使元代的商品經濟出現更興盛的局麵。

    元政府重農,措施極詳,且又重視至極,但不抑商,這是元代商業繁榮與國內和國外貿易發達的重要原因。元代商業之盛不隻表現於國內貿易領域。在元代,對外貿易也盛極一時。其時對外貿易通過海、陸兩路與亞非歐各國大規模開展。元時絲綢之路,從今甘肅敦煌沿天山南北路往西延伸。又增加了經裏海以北抵達黑海北岸的欽差道。但波斯道依舊重要。伯顏元帥滅南宋後,海道貿易逐漸在元代對外貿易中占據主要位置。原因在於海道貿易地域更廣,運載貨物更多,來往更便捷。元政府對海外貿易是采取積極支持和鼓勵政策的。元代有眾多的

    海外貿易港口,有遠比宋朝細密的海外管理規章,且放任主義的色彩極濃。這種情況集中體現了元政府對外開放的經濟國策的進步性。

    在元代的海外貿易中,我國出口的物資頗多,深受外商歡迎。其時,我國商人與外商交易,一般都是平等的。

    元代的海外貿易,對加強元代與海外各國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元代自身經濟的發展,增進我國和亞非歐諸洲各國人民的友誼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意大利人馬可·波羅除對大都商業發展狀況有大量記載外,對全國其他地區商業發展狀況作了記述,可以說元時全國商業的盛景盡收其筆下。尤其詳細記述了元大都的經濟文化民情風俗。

    在元代商業發展的過程中,為數眾多、遍及城鄉的中小商人功不可沒。他們開店坐肆、跋涉販運。他們的足跡留於大江南北之區、邊疆偏僻之域、沿海港口島嶼。應該說,他們是元代商業的主要經營者。在這之中,元代回族商家可謂獨樹一幟。

    元代的回族商人利用其政治地位的優勢和國家對商業活動的保護 政策,充分展示了他們善於經商的特長,“多方賈販”,其足跡遍及全國,對繁榮經濟、促進物資交流有一定的貢獻。

    如在地處河西走廊的肅州東關,專設有回族商人經商的街道,其“富庶與城內埒”。回族商人把國外進口的包括象牙、犀角等在內的寶物,各種布匹,沉香、檀香等香貨,不同種類的珍貴藥物,以及木材、皮貨、牛蹄角、雜物等商品販運至大都、上都等城鎮,把南方的糧食輸往大都、上都及北方缺糧地區,又把中原的物資運銷至漠北等邊遠民族地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