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繁榮貿易舉措(精裝)

繁榮貿易舉措 2.(1/2)

    繁榮貿易舉措 2.

    儒商之鼻祖的子貢

    子貢是衛國人,名字叫端木賜,子貢是他的字。子貢是孔子得意門生,是由孔子親自教育出來的商人,屬於首屈一指的大富豪,而且是有史以來名副其實的儒商。孔子稱其為“瑚璉之器”,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

    子貢不僅在道德、學識、能力具有超群的才華,能夠做到富而不驕,富而好禮,而且他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門十哲之一。有孔門高徒的招牌,因而在商業競爭中,他的軟實力和無形資產,是一般商人無法比擬的。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工商業開始興起並逐步走上繁榮時期,此前那種宗族公社自給自足的封閉經濟模式,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自然狀態已土崩瓦解。

    具有豐富的學識,新穎的思想,出眾的口才,謙虛的品格和不甘平庸的進取精神的子貢,緊緊抓住這一曆史機遇,投身商海,大展身手。

    子貢出身於商人家庭,20多歲繼承祖業開始經商。子貢雖然

    家累千金,但他不忘天下人。《呂氏春秋》、《說苑》、《孔子家語》等典籍都記述了子貢自己掏巨資,贖回一批魯國奴隸的善舉。可見,子貢是一個施於民而濟於眾的商人。

    子貢投奔到孔子門下以前,就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大商人了。子貢是孔子最親近的學生之一。在眾弟子中,孔子與子貢的關係超出一般。子貢欽佩和崇敬孔子,對孔子評價最高,是孔子及其學說的宣傳者和捍衛者。

    孔子曾經招了3000多學生,規模很大,加之周遊列國,人在旅途,費用很高。而子貢作為一位成功的大商人,又是孔子的得意門生,自然成了孔子教育事業的主要讚助者。可見子貢的重情重義。

    子貢在經商發財以前,也是比較貧窮的。靠著經商,他脫貧致富了。子貢經曆了窮和富兩種人生體驗,於是開始深入思考:一個人貧窮的時候應該采取什麽樣的人生態度呢?有錢了又應該采取什麽樣的人生態度呢?

    子貢思考的結論是:“貧而不諂,富而無驕。”意思是說:貧窮的時候,沒有自卑感,不低三下四地討好別人;有錢的時候,沒有自大感,不盛氣淩人、趾高氣揚、傲慢無禮。

    子貢對於自己的想法非常得意,並且自信自己就是這樣做的。於是,他就自己的想法向孔子請教。

    孔子教導他,貧而不諂,富而無驕,當然已經很不錯了,但是還比不上“貧而樂道,富而好禮”。就是說:貧窮,卻仍然堅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富有,卻喜歡學習禮儀,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孔子強調的是人的內在修養。人的內在修養,是要靠不斷學習而得到提升的。而如果缺乏內在的修養做基礎,就有可能隻是裝樣子給別人看。

    因為,它不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自覺的行動,反而會成為非常痛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