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繁榮貿易舉措(精裝)

繁榮貿易舉措 1.(2/3)

    後來,齊國國君聽說了範蠡的事情,覺得此人是個奇才,就想任命他為相。可是範蠡卻把相印交還了齊君,還把大部分資財散發給了鄉鄰好友,一家人又重新遷居他處。

    這次,範蠡到了“陶”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山東定陶。當時陶地客商雲集,店鋪鱗次櫛比,商業往來頻繁。他認為陶是天下的中心,是交易買賣、互通有無的商業要道。這正是經商的好地方,就先定居下來,自稱“陶朱公”。

    相傳,範蠡有一次來到一個鎮子的集市上經商。當時鎮上很是熱鬧,有各種各樣的店鋪,人們熙熙攘攘,連大樹底下也都擺滿了雜貨小攤,有皮毛肉類和各種山貨。

    鎮子旁邊有一個大湖,範蠡向人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裏就是昔日洪水橫流時,大禹治水的熊耳山下古莘盧邑。

    那時禹王帶領民工在山的東北角處劈山開石,疏通河道,使洛水東流後水位下降,留下一片幾十裏的大湖,人們才在湖邊鎮上安居樂業。

    範蠡了解到當地盛產山珍野味、肉類皮毛,糧食藥材等土特產品,但是農民缺少食鹽、葛麻布衣、日用雜品等。他覺得做生意的好機會來了。

    於是,範蠡就在當地開了個雜貨鋪,做起了收購山貨的生意。他收購的山貨價格很高,一傳十,十傳百,供貨人都往這裏跑,還不滿一個月,各種山貨就堆滿了幾個大庫房。

    這些購回來的貨物很快就賣完了,他把往返一個來回的利潤一盤算,賺了很多錢。後來,當地的農民也都紛紛來批發些鹽和日用雜品下鄉去賣或換貨,學著做生意,這個地方的人漸漸地也都富裕起來。

    有一次,一家收山貨的店鋪起火,範蠡的店鋪就在隔壁,結果殃

    及魚池,範蠡的店鋪也隨之起火,接著,接二連三,一條街的店鋪都燒著了。

    鎮上的人都忙亂救火,但範蠡卻沒有去救火,而是帶上銀兩,網羅人力到附近的鎮上去采購竹木磚瓦、蘆葦椽桷等築房材料。

    火災過後,百廢待興,大家都開始忙著建新房子,範蠡采買回來的大批竹木磚瓦這時正好派上了用場,人們紛紛來找範蠡買這些建房子的材料。

    範蠡原來被燒毀的店鋪雖然損失慘重,但賣磚瓦木材所賺的錢數十倍於店鋪所值之錢,同時也滿足了百姓的需要。

    範蠡經營了幾年山貨,又積累了幾十萬家財,他把絕大部分資財都送給他的好友和鄉鄰,又散發許多錢給窮苦人,人們都感謝 不盡。當地縣令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商人,就把範蠡經商的鎮子命名為“範蠡鎮”。

    範蠡年老時,由子孫持家,最後的家產越來越大。當時有一個叫猗頓的人聽說陶朱公經商有法,就拜他為師,後來經商致富,也是家產達千萬。時人每當說起富豪,就把他倆並稱為“陶朱猗頓之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