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專製夢——中國軍閥勢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正文 第8章 軍刀背後的心機(2)(2/4)

    吳佩孚嚴肅軍紀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防止士兵受“汙染”,他不讓士兵和軍官到城市去,怕他們做賭博和他種壞事而忘掉自己的職責。他認為軍人應該戒酒、戒色、戒煙、戒財、戒賭,否則就會損害戰鬥力。而諸戒的最有效和最便利的措施就是幹脆把部隊與花花世界隔開。相比之下,吳佩孚也許更擔心的是軍隊受民主自由空氣的熏染,以至於對城市學生入伍都加以限製,從這個意義上說,吳佩孚軍紀的作用是一層不透風不透雨的隔絕布,有這塊大苫布的遮蓋,不僅擋住了城裏的奢靡風,更擋住了歐風美雨的侵襲,從而使軍隊保持農民式的淳樸和愚昧,以便於控製和欺騙,這正是從曾國藩到袁世凱所一直追求的。

    其四,機謀權變。

    吳佩孚對行詐術以收買人心是頗為醉心的,有一個故事很形象的說明了這點。有一次吳佩孚在布置任務,忽然覺得有點餓了,左右隨從勸他吃飯,不料他卻陡然變臉厲聲喝道諸弟兄都沒吃飯,我吳某怎麽能一個人獨食呢?!左右馬屁拍到了腿上,討了個沒趣不作聲了。可不一會兒一個士兵拿來餅幹和茶水,吳佩孚卻坦然地一個人“獨食”起來,這種劉備摔孩子的把戲雖然幹得挺拙劣,卻也可以從中窺出他性格中的好行詐術之一斑。

    吳佩孚從來不讓他的部下斂財,因為他深諳“饑則附,飽則颺”的道理,如果部下個個腰纏萬貫,他們就不會再為他賣命拚死,至於士兵更是如此,因為“兵不可富,富則思家;兵不可窮,窮則生怨”,務必使他們保持某種半飽半饑的狀態,才能驅使如臂。

    吳佩孚與部下總是保持一定距離,即使是他最親信的謀士白堅武也常常摸不準他的脈搏,他時常在部下匯報軍務的時候闊談佛理或講說《周易》,甚至算卦問卜,在不著邊際的胡說八道當中,突然作出決策,一方麵令部下不知底細,另一方麵增加他的神秘感。1926年末,當他的大將靳雲鶚兩次意欲違背他的意圖反奉聯馮時,都被他先用假象迷惑之,當靳放鬆警惕,吳就突如其來地解除其兵權,使靳沒有機會舉兵反叛。吳佩孚還慣用讓部下互相牽製,相互製約的手法,如讓王維城去牽製王承斌,防止其坐大,在曹錕身邊讓津、保兩派互鬥,以便他從中漁利,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時,讓王承斌以督戰為名監視馮玉祥,又讓胡景翼躡其後以防備之。

    套用一句吳佩孚的名言,我們可凝縮出吳佩孚傳統型維係意識的全貌,這就是:以封建道德為體,封建權術為用。

    Ⅱ綠林——張作霖

    某些出身於土匪,並以綠林生涯時的親信夥伴作為其軍事集團的骨幹的軍閥,雖說擁有各色正大光明的官銜,甚至學著舞文弄墨,附庸風雅,但他們的集團維係意識仍然帶有他們往昔生活的烙印,具有濃重的遊民色彩,江湖義氣在他們成為近代軍閥之後,仍然是他們集團內部維持平衡的最重要原則之一,也是他們維係部眾的主要道德依據。“東北王”張作霖,可以算作他們中的典型。雖然由於張作霖出身的東北黑社會不象關內邦會及秘密宗教那樣具有理論和文字色彩,但關東文化的粗獷豪放的特質和張作霖本人鮮明而特殊的秉賦,使得張作霖在這一類型中成為最具特色的一個,這也許是我之所以要選中他作主要描述對象的原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