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抗日

第六十二章 再伸橄欖枝(2/3)

    緬甸、菲律賓、印尼、馬來亞等反對《舊金山和約》的國家正在慢慢聯合起來,對日本的經濟發展構成了越來越大的阻力。馬來亞在這個尚未正式形成體係的聯盟中。越來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而且因為馬來亞地強硬,已經多次拒絕了日本試圖與之改善關係的努力。

    1954年4月26日,在日內瓦會議上,以期對朝鮮問題取得和平解決,並討論恢複印度支那的和平問題。日內瓦會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大國身分參加的重要國際性會議,周EL在會上所表現出的寬闊的政治家的胸懷和高超地鬥爭藝術。給與會者及國際社會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新中國在國際外交舞台上初露鋒芒。

    日內瓦會議(1954年)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吳庭豔得到美國的支持,在南越行個人獨斷獨行的威權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係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向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全國選舉舉行,**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者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

    在冷戰地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重新獲取馬來亞政府在該地區對美國的支持變得非常重要。

    而橫亙在馬、美關係上的障礙便是日本問題,馬來亞政府從來不承認《舊金山和約》,不僅堅持自己的強硬立場,而且借助於自己的影響力影響著周邊的國家,這非常讓美國政府頭痛。

    1954年9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訪問馬來亞,就馬、美之間的關係再次展開外交,希望重新獲得馬來亞政府的好感和支持。

    “日本在貴國的扶持下,真是發展迅速啊!”吳銘用有些嘲笑地口吻對杜勒斯說道:“據我們的情報顯示,到1956年。除外貿一項。日本的經濟指標將基本達到或超過了戰前最高水平。一個戰敗國的發展超過很多象我們這樣的戰勝國,貴國地能力還真是不小。”

    “不。不,總統所說有些不準確。”杜勒斯輕輕搖了搖頭,“由於貴國在馬六甲海峽實施對日封鎖,使日本經濟地發展背上了沉重的負擔,而貴國地成績也非常讓人感到驚訝。貴國政府所采取的對企業設備實行特別折舊製度(馬來亞政府規定,企業購入新設備的當年就可以提取相當設備價格50%的折舊費,從利潤總額中扣除,不須納稅。在政府的鼓勵下,各企業競相增加投資,更新設備)非常具有創造性,加速設備更新,擴大資本積累的速度。而且自從貴國於1951年加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後,貴國企業利用外資,進口設備也逐漸增多。據我們的統計顯示,貴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已經提高了32%,工業生產平均每年增長10.3%。而且我國政府一直對貴國的發展竭盡所能,就地域、資源和發展後勁來說,貴國想超越日本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