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抗日

第四十七章 實用主義(1/2)

    1949年元旦後,馬來亞政府的工作重點便是安置大量的移民。成千上萬的大陸移民拖家帶口乘坐客船來到馬來亞,有錢的便住旅館、去買房子,沒錢的隻好等著政府安置。雖然事先已經招聘了大量的華人工作者,馬來亞政府依然是忙得不可開交。

    雖然大量的移民造成了馬來亞政府暫時的困難,但從長遠來考慮卻是利大於弊。一是馬來亞聯邦的華人比重大大提高,從而穩定了政府的統治基礎;二來大量的技術工人給馬來亞的工業發展提供了十足的後勁;三是大量農民的到來,加快了馬來亞偏遠地區的荒地開發,使得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四是大量攜帶巨資的資本家、大地主的到來,為馬來亞的工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五,初期的閑散勞動力大大加快了馬來亞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為馬來亞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好的基礎。

    “蔣介石搬財物,咱們拉人,相得益彰啊!”吳銘在召開的政務會上是如此說的。

    “上海機構發來電報,杜先生對我們贈予糧食非常感謝,通過此舉,政府在民眾中的威望和信用大幅增加。”趙笑眉說道:“杜先生已經決定,如果局勢惡化,他將來馬來亞,但是他急於辦理的事情相當的多。他要盡量調集現金,作為他龐大家族長期逃難的生活準備;他還要將一手創辦的中匯銀行做個了結,他希望賬目能夠結得清清楚楚,不至於因中匯的未了事宜留人口實話柄。”

    “他的事情多,那些親戚朋友呢,上海耆紳、金融工商“領袖五大亨”陳光甫、李馥生、宋流章和錢新之等人是如何決定的?”吳銘問道。搜書網

    “有兩個去了香港,別人還在觀風色,或者是在等杜先生。”情報局局長沈陽匯報道:“杜先生對於自己的家人子女,心腹親信,以及要好相關的朋友。原則上是大家一道走,不過,由於各人情形不同,環境各異,他在勸促那許多人早日離滬時,在表麵的方式上,略有不同。”

    “要是一起走也行,安排一艘中等客輪等在吳淞口,先讓他們把東西都搬上來。”吳銘說道。

    “明白了。”沈陽突然淡淡一笑。“劉大哥,您知道杜先生現在最常說的話是什麽嗎?”

    “是什麽?”吳銘奇怪地問道。

    “杜先生對許多人都說:跟國民黨走,好歹還有一碗稀飯吃;跟**嘛。隻有吃米田共的份!”沈陽帶著怪笑回答道。

    “米田共?那,那不就是大糞嗎!”吳銘也啞然失笑,“他說這話也夠損的了。”

    “還不止,他對人說血債血還是GCD一直在喊的口號。GCD居心險惡,他們報起仇,算起賬來,以命抵命之外,還要給人極痛苦的侮辱和折磨。他們殺一個人不但要叫那人死,尤其還要那人在死前吃足苦頭。”沈陽接著說道:“嚇得跟GCD有舊仇宿怨的不是跑去香港、台灣,就是要到馬來亞。”

    吳銘苦笑了一下,“杜先生還真是賣力氣,咱們還是度過目前的困難再說吧,給那些耆紳、大亨安排好房屋。GCD容不下剝削階級,咱們統統接納。這便是我們與他們的不同,我們不是消滅剝削階級而是引導他們,而且剝削階級在我看來是無法徹底消滅的。隻有以法治國,把他們地剝削限製在可承受的限度之內。並且照顧到絕大部分人的利益,這個國家才會穩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