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抗日

第一百一十一章 必須要付出的代價?(1/3)

     :|郊外的波茨坦森林舉行會議。會後,於7月26日,以美、英、中首腦杜魯門、邱吉爾、蔣介石聯合署名,發表對日本最後通諜式的《波茨坦公告》。公告以非常強硬的口氣限令日本無條件投降:“吾人通告日本政府文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並對此種行動誠意予以適當及充分保證。僅此一途,否則日本將迅速完全毀滅。”

    而日本國內一直存在著探求結束戰爭的政治力量在《波茨坦公告》發表後,促使他們更加公開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們認為:日本的決底失敗已成定局,戰爭往後拖一天,日本就加大一天的災難,長此下去,日本將徹底毀滅。因此,日本隻有選擇無條件投降,以保全大和民族。

    但是,隨著蘇聯參戰的趨勢明朗化,他們又認為,這給日本的無條件投降增加了一個選擇機會。他們看出,美、蘇將很快成為水火難容的兩大陣營,日本是向美國陣營投降還是向蘇聯陣營投降,這是決定日本民族將來前途命運的異常嚴肅的大事。

    他們認為,就目前而言,美國是日本的頭號敵人,美國把日本炸得最慘,但是,鑒於前不久蘇軍占領半個德國後的一些做法,又使他們不寒而栗。經過反複爭論,他們認為,鑒於蘇聯占領半個德國後的情況,日本情願向頭號敵人美國投降。情願讓美國人來占領日本本上。雖然所有人都知道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但對無條件投降這一字眼諱漠如深。他們覺得,既然美、英、蘇、中各懷心計,那麽,總有空子可鑽,總還可以爭取到比“無條件”稍稍體麵一點地結局。

    但日本軍方由於對蘇聯存在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導致他們對戰爭形勢的判斷產生根本錯誤。他們認為蘇聯與日本是講信用的,因此不會對日開戰。這是因為,在中、日兩國長達八年的戰爭中。日本經常通過朝鮮半島經滿洲、華北調兵遣將。在與蘇聯鄰近的長長的“走廊”上,日軍進進出出,來去自由,與蘇軍相安無事。使日軍對中國的戰爭未受到幹擾。其間雖然在“滿”、蘇邊境有那麽兩回大的摩擦,但都是莫斯科方麵采取了高姿態,而使緊張局勢得以平息,同樣。在希特勒揮師從西線殺到莫斯科近郊,蘇聯處於生死存亡之時,日本人也信守了與蘇聯地友好“中立”,沒有趁火打劫。使蘇軍得以從容對付德軍。

    另一方麵,日本自以為深知中、蘇兩大鄰國的心底,認為蘇聯絕不會為了一個完全倒向美國的中國政府的利益。而向中國地敵人宣戰。在這方麵。日本的判斷錯得更厲害。在錯誤的路上走得更遠。

    凡是明眼人都知道日本人馬上就要完蛋了,雖然日本軍隊還在拚命頑抗。甚至竟以大將級的高級將領,親率神風特攻隊,與美軍進行搏鬥。但不過是垂死掙紮,隻有出氣沒有進氣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