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抗日

第八章 合流(1/2)

    大教授夏仁德是美國費城人,19238月來中國,任教學係,在燕大做了許多地下工作,多年來,他在燕園的家一直是**地下組織的重要據點。很多**地下工作者因夏仁德的庇護而躲過了當局的追捕。後來出任新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的黃華,也是夏仁德的學生。當黃華秘密離校,投奔延安之後,校務會議曾討論要不要給黃華發文憑。夏仁德力排眾議,全力為自己心愛的學生辯護。他說:我在中國多年,黃華是我教過的最好的學生!

    外籍教授林邁可從牛津畢業一年,他與白求恩同船赴華,奉派前往燕大,幫助實施牛津試行的新式教學製度——導師製。來華途中,林邁可與白求恩約定,將來在華北根據地重逢。林邁可很快兌現了這個諾言,於1938年夏首次進入晉察冀根據地.感受到根據地戰爭物資的短缺。於是頻繁往返於上海、香港、重慶之間,設法為根據地代購戰爭物資。後到達延安後,任八路軍通訊顧問和新華社對外廣播顧問,並設計製造了對外廣播儀器。他用一口正宗的牛津腔英語,不斷向全世界報告中國戰場的捷報。

    中國學者張東是現代哲學家、政治活動家、政論家、報人。曾為研究係、中國國家社會黨、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之一,曾任中國民盟中央常委、秘書長。主張調和**與資本主義、**與國民黨,借以共同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所謂“中間性的政治路線”。

    在抗團帶出來地中、外學者中,這個時候已經不把GCD看成是洪水猛獸。除了夏仁德、林邁可等親共人士外。張東等執中間路線地也不在人數,所以,當吳銘把現在的情況講述完之後。大家經過了短暫的討論之後,多數人還是同意接受GCD地幫助。

    “劉,請你提出我們的條件。”司徒雷登對一直默默不語的吳銘說道:“請他們盡快護送我們去西南大後方,不要幹涉我們的自由,不要借故耽擱或者讓我們去我們不想去的地方,我們是學者。不想被任何黨派利用,成為他們達到自己某種目的地工具。”

    吳銘點了點頭,轉身欲走。

    “劉,希望你們能一直跟著我們到大後方。”司徒雷登笑著說道:“你是個很有思想、很有創意的人,而且,你們都算是我的學生,有你們貼身保護,我們也很放心。”

    “如您所願。”吳銘笑著行了個西方騎士的禮。動作很瀟灑。

    “司徒雷登先生的要求並不過分。”孟慶時對李振英說道:“而且對於抗團的各位,我們也是熱烈歡迎的。”

    “我們的背景你們也清楚,而且我們可是還帶著電台地。”李振英皺了皺眉,如實說道:“你要不要請示一下你的上級。”

    “不用。我來的時候,上級說得已經非常清楚了。”孟慶時笑著搖了搖頭。“一切以這些知名學者的安全為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