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抗日

第一百零八章 棄戎從筆(1/3)

    吳銘擺了擺手,略有些奇怪地看了鄭蘋如一眼,說出南京被占領既南京大屠殺,她的表情是不是有點輕鬆,怎麽沒有痛心疾首,恨之入骨的意思。

    其實,吳銘有點想當然了。南京大屠殺在當時甚至到抗日結束,都並不象他想象的那樣,每個人都知道,提起來便是恨得咬牙。對此件中國人的巨大災難,宣傳上竟然沒有轟轟烈烈,也難怪吳銘有點奇怪了。

    當然,象鄭蘋如那樣知道些情況的也不少,但事實的殘忍程度卻出乎了他們的想象和預料。

    關於南京的暴行,世界並非一無所知;在事態發展的同時,全球公眾就不斷地得到大屠殺的消息。南京淪陷前的幾個月,大批住在這座都城的外國記者報道了日本飛行員對南京的空中轟炸。12月初日本逼近這座在劫難逃的都城時,記者幾乎每天都提供有關戰爭進行情況、最後時刻的撤離和建立國際安全區的清晰的報道。令人驚愕的是,大屠殺開始的時候,日本報章刊載了把中國人驅攏起來槍決、成堆成堆的屍首在河邊等候銷毀、日本士兵之間進行殺戮競賽的照片,甚至還有記者對日本人屠殺駭人聽聞的評述。

    “南京大屠殺”的消息首先傳到外界,是由《紐約時報》駐南京記者竇奠安所發的電稿。《紐約時報》年月日封麵大標題為“南京強*奸事件”,其小標題為“日軍陷南京。屠殺兩萬人”,世界輿論為之大嘩。

    盡管如此,國府雖然也表示了憤怒,但遠不如後世那樣,廣泛地搜集證據。係統地關於大屠殺的資料。甚至把這件事情宣傳得家喻戶曉,讓百姓、士兵們都知道。在吳銘想來,如果好好地利用這件事情,起碼士兵們在投降日軍地時候會想到嚴重的後果。

    而且。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南京大屠殺一般英譯為Nanire(南京屠殺)或RapeofNanin(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強*奸)等字眼,但總體上人民對其的認知往往遠不如對納粹地種族滅絕過程的認知。

    “遺憾,真是遺憾。”吳銘在謹慎地詢問了鄭蘋如之後,不由得感慨萬千。

    “怎麽了?”鄭蘋如還不太清楚是怎麽回事。

    “先吃飯,呆會兒出去細說。”吳銘勉強笑了笑,提起南京大屠殺,隻要是有良心的中國人,都不會舒服。

    細雨如織,雨巷中。一個年輕女子,穿著淡雅的旗袍,走在上海老街地石庫門裏,撐著一把油紙傘,輕輕的走過,偶爾回眸莞爾一笑似乎應該是這樣很富有詩意,很浪漫讓人冥想的情景,現在卻象這烏沉沉的天,兩個人的心情都不是太好。

    “竟然是這麽殘忍。”鄭蘋如喃喃自語。“三十多萬,三十多萬條生命。”雖然吳銘隻是按照後世的記憶簡單地講述了一下南京大屠殺的事情,這也夠鄭蘋如驚駭莫名了。N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