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抗日

第七十三章 初步計劃(2/2)

    “嗬嗬。”李振英笑了起來。“劉大哥既然不知道,那我就來介紹一下好了……”

    燕園之父司徒雷登。是國內外有名望的紳士!他無私地為中國教育事業、抗日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七七事變後,在中國教育機構悉數內遷,無力為淪陷區人民提供教育服務的情況下,要麽不接受教育,要麽被迫進入日偽控製的學校,接受奴化教育,本來隻有這種兩難選擇的淪陷區學子,因為燕京大學的堅守而有了新地選擇。反抗未必都是明火執仗上前線,就地反抗也是一種反抗,而且是一種更堅忍、更無畏的反抗,這成了司徒雷登的信念,也成了燕京大學師生的共識。這樣一來,燕京大學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不屈地象征。

    而來自日本當局的巨大壓力,更有賴司徒雷登一人抵擋。司徒雷登在國內的名氣極大,加之又是美國僑民的關係,即使是暗地裏在校園內收容抗日學生,日本人也不敢對司徒雷登公開有所表示。而且凡是有燕大學生在校外被捕,司徒雷登仍不肯坐視,他總要與占領當局交涉,迫其放人。刺殺周作人的燕大學生,就得益於司徒雷登的保護而成功脫逃。

    凡是有要奔赴大後方和敵後根據地的學生,臨行前司徒雷登都要在臨湖軒設宴餞行並承擔全部路費。他希望燕京大生,無論是到大後方,還是到敵後根據地,都要在國民黨和**之間起到橋梁作用,以加強合作,共同抗日。

    “照你這麽說,倒是個可敬的美國老頭。”吳銘舉杯示意,輕輕抿了一下,轉而陷入了沉思,半晌沒有說話。

    李振英和紀采鳳對視了一下,低頭吃菜,沒有說話打擾吳銘。

    “我有一個初步的想法。”吳銘放下酒杯,緩緩說道:“雖然不一定能夠實施,但對你們來說都是有利無害的事情。”

    “劉大哥你請說。”李振英放下筷子,目光炯炯。

    “你回去之後,通過各種渠道,準備一批日本軍裝和武器。”吳銘說道:“這件事情知道地人越少越好,還要秘密斟察建立一條從北平撤到山區或者是最近的敵後根據地地交通線。”

    李振英仔細聽著,輕輕點著頭。

    “還有些細節我們再慢慢商量。”吳銘摸著下巴,“我們可以用電台保持聯絡,呼號與密碼我明天告訴你,過兩天等我辦完私事回來,估計整個思路會清晰很多,到時候咱們把詳細計劃製定出來。”

    “好,我送完采鳳就回去等您。”李振英使勁點著頭,“肯定是大手筆,我喜歡。”

    如果您覺得《一個人的抗日》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