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抗日

第四十章 重逢(1/3)

    在香港與杜月笙談事情的時候,吳銘便請他介紹幾位在上海身分比較單純的老實朋友,既和青幫聯係不大,又和其他勢力沒有過深的牽扯。杜月笙對此很是讚同,便把他的一個同鄉,在公共租界裏開個小店的馬祥生介紹給了吳銘,並且親筆寫了一封信。

    也虧了吳銘到得比較快,這個馬祥生是個膽小謹慎的人,現在時局混亂,他那幾個店鋪又生意慘淡,便決定全家遷到美國投靠親戚,手續都已辦妥,就等著把店盤出,房子賣掉了。正好吳銘不僅需要一個落腳點,如果有個職業掩護就更好了,便決定把一間小雜貨店和馬祥生住的房子統統買下,錢不夠就隻好讓馬祥生順道到趟香港,由杜老板給墊上了。看在杜月笙的麵子上,馬祥生倒是很痛快便答應下來,並再三說明,此房也是借助於杜先生才能夠買下來。馬祥生交待了一下雜貨店裏的兩個小夥計,又讓自己的一個上海親戚繼續將剩下的店鋪變為現錢再與他到美國會合。全家買了船票,不過兩、三天便離開了上海。

    馬祥生的住宅是上海最具特色的石庫門房屋。它起源於太平天國起義時期,當時的戰亂迫使江浙一帶的富商、地主、官紳紛紛舉家擁入租界尋求庇護,外國的房產商乘機大量修建住宅。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圍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講究雕刻,而是追求簡約,多進改為單進。中西合璧的石庫門住宅應運而生。。N。這種建築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樣,以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這種建築因此得名“石庫門”。

    房子一進門是一個橫長的天井。兩側是左右廂房。正對麵是長窗落地地客堂間。客堂寬約四米,深約六米,為會客、宴請之處。客堂兩側為次間,後麵有通往二層樓的木扶梯,再往後是後天井,其進深僅及前天井的一半,有水井一口。後天井後麵為單層斜坡的附屋。一般作廚房、雜屋和儲藏室。整座住宅前後各有出入口,前立麵由天井圍牆、廂房山牆組成,正中即為“石庫門”;後圍牆與前圍牆大致同高,形成一圈近乎封閉地外立麵。所以,石庫門雖處鬧市。卻仍有一點高牆深院、鬧中取靜地好處。

    吳銘對這個房子很滿意,住在這裏,不容易被堵死退路,而且他又買了一些木板和釘子,準備在房子的圍牆下設上一圈陷阱,以防萬一。

    諸事忙乎完畢,已經過去了五、六天的時間。吳銘搬進了新家,這才聯係了萬墨林,在靜安寺路的皇後咖啡廳見了麵。

    “原來是張先生。”看過杜月笙的親筆信,這個杜月笙的老管家萬墨林笑著說道:“爺叔交待的事情我明白了。不知張先生需要我做些什麽?”

    “萬管家客氣了。”吳銘蠟黃地臉上露出笑容,低聲說道:“請把張大帥的最近的行蹤告訴我。。N。我也好盡快完成杜先生的囑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