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馬喜劇之王

第四百零六章 搖旗呐喊(1/3)

    香港經濟騰飛同時帶動物價高漲,之前一份煲仔飯不過十塊錢,現在已經漲到十五塊。而更能代表物價的就是房價了,七三年股災的時候,房子兩萬港幣就可以買一套。現在至少要十萬港幣才可以,價格至少翻了五倍。

    人工漲,物價漲,讓香港所生產的工業產品逐漸失去價格競爭優勢,在國際市場上的領先地位也逐漸被台灣,韓國,南洋等地區侵蝕。

    而香港又是一個典型的地少人少的城市,內需根本就無法滿足現在工業的增長,使得未來如果不趕緊開拓新的市場,或者不找到另外的產品競爭優勢,那麽遲早有一天香港製造業會崩潰,到時候數百萬香港民眾就會失業。

    《天天日報》財經版隨後給出了解決的途徑,香港製造業現在能走的路並不多,一是南進去南洋等地開設工廠,利用當地廉價的人力資源降低生產成本;還有一條路就是被迫轉型,從技術能力低,入門門檻低的產業,向高科技產業邁進:再另一條路就是北上,利用內地廉價的人力資源,充足的生產原料,繼續維持自己低廉的成本。

    不過第一種途徑,南下去南洋發展,雖然當地的人力資源成本很低,但是受教育的程度也很低,多數都是不識字的土著。再加上南洋國家政權動蕩,動不動就要鬧一次政變,戰爭,抗議,罷工等此起彼伏,港商的投資未必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

    同時香港也並不是一個國家,隻是一個大英帝國治下的一座城市而已。一旦港商在南洋投資出現問題。英國是否願意為港商出頭也說不定。即便它選擇為港商出頭。但是能做到多少也是未知數。是隻是發言譴責一下,還是會采取經濟製裁,或者動用軍事武力等,都很難說的清。何況以現在英國不斷下降的國力,它能不能有能力震懾南洋諸國還是個問題。

    所以去南洋投資看起來前景不錯,但其實卻危險重重,一不小心連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了。

    再次如果選擇第二種途徑,就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科學研究。但以香港的科學技術水平。想要完成向高科技工業轉型何其之難。美國矽穀之所以聞名世界,成為全世界都知名的高新科技產業區,是因為在矽穀的旁邊有美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而且周遭也有很多研究所,實驗室等等,匯聚了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科技人才。而正是這麽多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匯聚在一起,才讓矽穀的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

    而美國發達的金融業也為高科技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而這些資金數量之龐大,足以把一眾香港商人嚇個半死,根本都不是一個重量級的。許貫武的天使投資基金雖然這些年在矽穀做了許多投資。但是它依然不算是矽穀最有資本的投資基金。那些財大氣粗不差錢的基金,可都是有華爾街的銀行家們做後盾。他們的錢基本上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

    而如果要港商拿出這麽多錢來投資高科技產業,而且要從頭做起先成立大學,再聘請世界級的專家學者,最後招收全世界最聰明的學生,然後再讓他們進實驗室做研究,然後等出了研究成果之後再進行商轉。隻怕也要等十五年以上的時間。這麽漫長的時間讓商人怎麽等得及?

    而如果港商不願意出這筆錢的話,港英政府顯然也不願意出這筆錢,他們連英國本土的高科技產業還懶得去投資呢,又怎麽願意在香港投入大筆資金?!所以這第二條路看似有門兒,其實連窗戶都十封死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