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馬喜劇之王

第三百五十一章 底蘊(1/3)

    之後幾天,許貫武、理查德與大衛三人都宅在辦公室裏翻看劇本,尋找比較合適的電影投資項目。

    盡管這些劇本多數都有劇情梗概,給許貫武快速閱讀帶來了方便,但是要看這麽數千近萬部劇本,還是把他看的頭昏腦漲。

    而且就在他們翻閱期間,依然還不斷的有劇本被送過來。許貫武預估就在這短短時間內,理查德就收納了超過萬部劇本。

    這些雖然有很大一批是之前的存貨,但也有很多是近年來的作品。由此也可以看出好萊塢的底蘊之雄厚,紛紛就能拿出這麽多劇本來。先不說質量到底如何,但憑著數量就足以笑傲全球。

    以好萊塢每年出品數百部電影的速度來看,拍完這上萬部作品至少要二十年。而在這二十年中隻怕又會有大量劇本生產出來。

    所以好萊塢在拍片之時,可以在這數萬部劇本之中盡情篩選。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爭取篩選出最好的劇本,以達到最穩定的票房收益。

    相對而言,香港電影的底蘊就沒有這麽雄厚。他們不注重劇本創作是出了名的,經常拍戲的時候連劇本都沒有,都是隻有一個故事梗概而已,然後編劇現場編故事。一張張寫有台詞和故事的紙,就這麽在編劇與導演、演員間飛來飛去,所以又被稱為飛紙仔!

    沒有當天編劇不在狀態,編不出什麽像樣的好橋段,那劇組隻好大家收工。白白耽誤一天的事情。

    飛紙仔的起因。是因為在香港電影繁榮時期。每年要出產數百部電影。但是香港專業的編劇卻並沒有那麽多,大多都隻是編段子度橋的軍師而已。這就導致劇本的產量滿足不了需求。

    而港片黃金時期又流行賣片花,隻要演員陣容強大,就可以先從片商那裏拿一筆錢開戲,之後憑借演員的名頭再輕鬆把電影賣出去。一來一回就可以輕鬆賺取數百萬港幣。

    因為當時明星的票房號召力強大,隻靠明星的名頭就可以賺錢,那誰還在乎劇本的質量呢?!巔峰時期香港頂級演員的片酬都在數百萬上下,而編劇寫部劇本想拿到稿酬。還要事先闖過三關。

    第一關,編劇先拿到頭期;第二關,拍攝完成之後,編劇收到第二筆錢;第三關,電影上映之後,編劇看票房情況,才能夠拿到尾款。

    很多時候,編劇都收不到第三期尾款,統統都被以各種理由扣下。至於分紅或者獎金,更是想都不要去想。隻有非常厚道的公司。才會在票房大賣之後,給編劇封一個紅包。

    身為編劇不被重視。本來稿酬就不高,想收到自己應得的報酬,還要闖三關諸多磨難,這怎麽能不讓編劇灰心喪氣?!所以一部分編劇受不了退出了舞台,另一部分編劇沒本事隻能苦苦煎熬著,還有一部分編劇則想方設法升為導演。

    所以到後來能堅持在編劇崗位上的,隻有那批沒什麽本事,既不能舍去編劇這行當,卻又沒能力升為導演的人了。他們創作出來的劇本,質量自然可想而知。

    後來內地電影電視劇興起之時,有很大一批香港電影人,頂著著名編劇的頭銜來內地做導演,拍出來了好大一批爛電視劇。其實他們就是那批堅守在那裏,屁本事都沒有的編劇。

    ……

    許貫武是深深知道一部電影,如果沒有很好的劇本,拍出來的質量究竟如何的。

    吳語森導演執導的《英雄本色》,劇本籌備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拍出來之後那種濃濃的兄弟之情,感動了非常之多的觀眾。現在依然被奉為港片經典,幾乎每次盤點香港佳作,《英雄本色》勢必會上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