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悠哉人生

第567章 (月票!月票!)(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49年解放後,由於戰亂等因素,規模性逃亡香港的潮流便已出現。《香港年報》記載,上世紀50年代初,戰亂使超過75萬名來自內地的居民湧入香港。195年,歲的張愛玲,隻身在烈日下走過了寶安縣羅湖橋,來到香港。在她身後,滬海公寓裏的流言與傳奇,被鋪蓋地的標語和口號湮沒,她的身影則在他鄉漸行漸遠。

    這隻是建國後大規模逃亡香港風潮的預演。

    在公社化“大鍋飯”模式下的一切歸公,如個人財物方麵,全部金銀首飾都要報告政府,然後存入銀行,極大傷害了民眾的生產積極性。在“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時代,很多走投無路的民眾,懷著不解、不甘的心情,開始孤注一擲逃亡香港,特別是在嶺南沿線一帶。

    地域的關係,這裏出逃的人數最多。尤其是鵬城當時還叫寶安縣,這裏成了無人村,十室九空,有個村子逃得隻剩下一個瘸子。為了收容抓到的偷渡者,當地政府新建了百餘個收容所,但常常人滿為患。

    196年,由於三年自然災害,大批吃不上飯的百姓像潮水一般逃往香港,香港媒體曾以“五月大逃亡”、“水銀瀉地”冠之。當時傳出謠言“英國女皇誕辰,大放(邊境)三”、“第三次世界大戰快打了”,不少民眾感到逃港才是出路。又有人逃港成功後很快就給家裏寄錢了,旁人見了充滿憧憬。不顧一切冒險前行。

    196年之所以掀起逃港狂潮,與內地的大饑荒不無關係。珠三角一帶,民眾為了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紛紛致信香港親友求助。香港親友便把食物裝入鋅鐵盒子密封起來,用毛巾或布把盒子包得嚴嚴實實,寫上姓名地址,通過郵局寄回大陸。大陸出於政治考慮,一度下令禁止郵包入境,於是所有的郵包全數折回香港。人們沒有飯吃,自然就尋思著往外跑。另外。其時恰逢香港經濟起飛之際,為了解決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勞動力短缺問題,港英當局開始實施新身份證申請政策(俗稱“抵壘政策”)。新政策規定,凡成功抵達市區而又具有工作能力的人都發給香港身份證。這實際上相當於變相地承認了非法移民的“合法”身份。對於非法入境者來無疑就是“大赦令”。以致助長逃港風潮愈演愈烈。“文革”期間,“逃港”之風更是有增無減。

    66年,十年動亂爆發。從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大批在鵬城插隊的知青開始選擇偷渡香港,以孤注一擲的心態,拿青春與命運做一把豪賭。羊城一帶,“早上一醒來,就發現身邊幾個知青已經不見了”。

    雖然當時知青們接受 “思想教育”,對香港的概念也是“資本主義的花花世界”,“富人的堂、窮人的地獄”,但他們私底下常常偷偷收聽香港電台。加上時不時有香港人回鄉探親,帶回“新奇”的物品和見聞,什麽威化餅、塑料雨衣等,這一切,讓許多返城無門的知青們,從香港看到了人生一線新的亮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